试析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中的美育

2019-05-28 01:4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育诗词美的

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首先阐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陈述在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感知——理解——鉴赏——创造”。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然后正确引导学生审美。同时还要注重运用一系列方法: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提供优越的条件,而触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让其做到声情并茂也缺一不可。因而朗读这一教学方法是永远不会落后的。

一、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意义

我国的诗歌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文学艺术已经在我国呈现出了众彩纷呈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当代高中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诗歌语言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感对培养学生创造美、认识美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语言来对学生实施美感教育,是培养高中生掌握汉语文字能力、认识我国文学艺术魅力、奠定高中生文学基础的重要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独自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美感见解是教育实施的最终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诗歌体裁对学生进行美感培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国语言文学中的精髓部分,这对学生独立领会并掌握正确的审美观念有深刻意义。对于一篇诗歌课文,学生可以存在不一样的解读观点,但最终的中心思想必须一致,因为这是语文教材中诗歌课文的灵魂所在。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指正作用,对学生以他不同的解读观点为出发点,进而了解学生的理解意图,从意图到切实体会诗歌中的神髓所在,这是复杂而又细致的教学过程。

三、通过背景理解诗歌

诗歌创作背景与诗人生平经历的认识是学生理解诗歌的基础。但是,以往的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重视学生对诗歌的背诵、默写与翻译,忽视了创作背景与诗人生平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诗歌。因此,美育教学下的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诗歌创作背景,使学生体会诗歌内涵。

以《诗经》中“采薇”这一古典诗歌为例。教学前,教师可以借助书籍资料、历史文献、网络知识查阅该首古典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在诗歌教学前,教师应为学生介绍相关创作背景。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名卸甲退役的征夫,踩着泥泞而崎岖的独行道返乡,在返乡的过程中追忆过往的生活”相关的视频片段。在视频播放之后,教师可以对视频内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理解该首诗歌讲述的是:退役军人回家途中对以往艰辛的军旅生活的回忆与即将归乡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该首诗歌,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到“诗人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四、在诵读中提升学生对美的判断能力

语文诗词语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文学精品。诗词中的许多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其中,蕴含大量的情感,让后人在读时不禁触景生情。

然而,再好的诗词如果不去诵读都难以领略其中的寓意,更别说它的美了。首先,需要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诗词表达的思想。语文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向导,将学生的思想引向诗的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能让学生在诗词中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词中的意味,使学生处于激越的情感体验中。激情的诵读会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和主动参与,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美好和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五、总结

总之,利用教材进行美育是语文课的功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美的因素。通过对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诸多认识和感悟,对诗歌欣赏能力的提高,积极接受美的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使之自觉地创造出更多的生活的美。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美育作为一种人文主义的教育形式已经渗透到诗歌教学中,而渗透于美育的诗歌教学在实践中也显示了其优势。诗歌教学因此也增色不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美育诗词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