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庆
摘 要: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10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学生。其中观察组的护理学生接受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教学;对照组护理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教学后,观察组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优秀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优秀率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对于护理学生具有突出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且对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升,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儿科护理学教学;研究效果
目前,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一胎,因此对于儿童的保护度增加,对于治疗效果要求更严格。因此对于护理学生的需要大大增加,对于护理学生的教学效果要求更加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考试成绩不是十分理想。有研究显示,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此选取10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现有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10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50名护理学生,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03±1.05)岁,其中男性15名,女性35名;对照组为50名护理学生,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04±1.06)岁,其中男性16名,女性24名。
两组护理学生的平均年龄、性别以及学习态度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进行教学前,对每组50名护理学生进行分组,分为10个小组,每组5名学生,并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监督。
对照组50名护理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包括带教老师按照课本大纲要求进行教学等。
观察组50名护理学生接受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包括
1.提高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教老师可以通过跟学生游戏互动、播放相关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氛围。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包括提出问题、一起探讨以及最后总结,老师最后可以纠正学生们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最后总结讲述该项知识,进而使学生对于不懂的地方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病人、家属以及护士等职位,进行模拟生活中会发生的情况,练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病人的能力
4.针对设定不同的情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讨论以及总结,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以及创新能力。
(三)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与综合素质优秀率。其中综合素质包括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自己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率=(优秀+良)/50*100.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表示两组护理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与技能操作成绩优秀率
经教学后,观察组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教学后,观察组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优秀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优秀率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体验式教学模式[1]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换位思考能力,增加团队协助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经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护理學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以及综合素质优秀率均明显高于经过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护理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以及综合素质优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哈斯也提·艾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