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公众体育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2019-05-27 07:22丘大为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

丘大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的需求由物质生活需要转向精神文化需要,体育健身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宏观层面国家将公共体育纳入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接着国家体育总局又印发了《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要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面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全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强调,“要以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为核心,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可见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适时切合人民群众的需求,给予了公共体育服务较多关注。

个人幸福感是人们对于自身物质精神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从而体验到相对持久性积极情感的主观感受,是反应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既受到性别、气质、自我效能感、压力应对方式、健康等个体特征影响,又受到家庭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等社会因素影响。①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1):783-785。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和公众体育参与作为健康因素势必会个人幸福感产生影响。既往研究表明,公共服务能有效提升国民幸福感,体育参与能通过身体释放、社会互动机制为个体带来幸福感。但过往的研究对公共体育服务对个人幸福感探索还是空白,对体育参与与个人幸福感的研究局限于特定对象或特定区域,因此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公共体育服务是否影响个人幸福感?公共体育服务哪些方面影响个人幸福感?在宏观整体层面公众体育参与是否影响个人幸福感?哪些体育参与方式影响个人幸福感?

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部门根据法定职责为社会公众或社会共同体提供不同形态的公共体育产品或公共服务行为的总称。①刘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1(3):34-40。目前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满意度为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研究。王梦阳、张琳对上海居民的研究发现,上海市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男性满意度低于女性。②王梦阳,张林.上海市城区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2):9-12。王丹的研究表明,社区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一般,但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度较高,性别、年龄、学历、锻炼频次影响居民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③王丹.新媒体环境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研究[D].2016。梁金辉、傅雪林、王实对首都的研究发现,首都居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度与满意度不匹配,需大于求。④梁金辉,傅雪林,王实.满意度和需求度二维耦合视角下的首都公共体育服务评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6):496-502。李文莉对郑州中原区的研究发现,郑州市中原区社区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不高,介于“一般”与“不满意”之间。⑤李文莉.郑州市中原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2016。左群等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和总体满意率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⑥左群,段梦双,吴凡凡等.基于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2):61-67。二是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肖林鹏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包括核心类、支持类、保障类3 个层面和活动、指导、资金、信息、组织、场地设施、政策法规、监督反馈、绩效评价九个要素。⑦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472-475。任春香、李红卫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由设施、信息、指导、组织管理、体质监测、政策6 个子服务体系构成。⑧任春香,李红卫.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5):40-43。郇昌店、张琮认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客体与环境构成了体系的内容。⑨郇昌店,张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3):305-308。三是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目前而言,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⑩唐宇钧,石扬唐诗.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的突破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5):93-98。、供给主体单一⑪许金锋,麻新远.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困境及破解途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4):37-39。、供给结构非均衡性⑫何青.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供给方式简单落后⑬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8):1-4。、供给内容非公众选择性⑭金涛,张凤彪,周超.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及原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2):30-37。。主要破解路径有建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协作共治的多元化服务供给机制⑮何青.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完善决策机制,使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有效回应公众的需求⑯荆俊昌,冯欣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2):11-13。;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纳入体育管理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中⑰许金锋,麻新远.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困境及破解途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4):37-39。。

上述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与个人幸福感的研究尚是空白。不过有研究表明公共服务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关系,如赵洁、杨政怡认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共性、住房保障的充足性和便利性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⑱赵洁,杨政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了吗?——基于CGSS2013 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6):80-86。邱航帆、卢海阳利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公共服务评价与居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管理四个维度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⑲邱航帆,卢海阳.公共服务评价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基于CGSS2013 数据的实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41。臧敦刚等基于民族农村地区的调查发现,公共服务的供给程度和村庄民主的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⑳臧敦刚,余爽,李后建.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幸福感——基于民族地区757 个行政村31615 个农户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9-87。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公共服务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与个人幸福感也存在相关关系。由此我们推出假设H1。

假设H1: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公众幸福感正相关。具体而言,服务供给满意度越高则幸福感越高,服务供给满意度越低则幸福感越低。

为了方便测量,我们更多的是考察公众对公共部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感知。由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我们将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感知细化为对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充足性的感知、公共体育服务分布均衡性的感知、公共体育服务获取便利性的感知以及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的感知。根据假设H1,我们可以推出H1.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资源充足性越好,个人幸福感越高;H1.2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分布均衡性越好,个人幸福感越高;H1.3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获取便利性越好,个人幸福感越高;H1.4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普惠性越好,个人幸福感越高。

在既有研究中,关于体育参与与幸福感的成果也比较丰富,主要集中于老年人和学生两个群体。一是老年人体育参与与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高。①王永.体育锻炼与扬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自主生活能力关系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9-100。、②王乐,马艳红.老年人身体锻炼与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以运城市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141-141。不同的锻炼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中等锻炼量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③李银婷.杭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2015。不同年龄段老人参与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有很大差异性。④陈浩楠.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为例[D].2015。二是学生群体体育参与与幸福感研究。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体育参与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强。⑤袁贵勇,张美玲.中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0):1245-1247。、⑥沈玉梅,张枝尚.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161-163。同时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项目、情境、自觉性、直接参与与间接参与会影响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中等锻炼量的体育锻炼对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最显著,明显高于小锻炼量和大锻炼量。⑦史军.体育锻炼对高中三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一次性的体育锻炼只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影响,而长期性的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都有影响。⑧耿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个人项目,竞争性锻炼情境对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娱乐性锻炼情境。⑨肖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34-35。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强烈⑩史军.体育锻炼对高中三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经常性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间接性体育参与的学生。⑪韩会君,段清婷.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6):97-100。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其他人群主观幸福感与体育参与相关性研究,刘玲对玉溪市公务员的调查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公务员主观幸福感成显著正相关,且每次锻炼时间与公务员主观幸福感呈正线性关系。⑫刘玲.体育锻炼对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205-205。刘米娜基于CGSS2012 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幸福感与体育参与关系发现,流动人口的体育参与能显著提升其幸福感,“健康”和“社会资本”是影响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机制。⑬刘米娜.代际视角下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7(2):40-53。李军兰对山西省城镇居民的调查发现,体育锻炼中的体育锻炼量、持续时间、体育锻炼项目、锻炼伙伴、锻炼场所、锻炼设施、锻炼时的指导等各方面交互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⑭李军兰.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4):61-67。刘米娜对江苏省进行调查发现,体育参与能显著提升国民幸福感。体育参与的“健康动机”和“社交动机”是驱动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大动力和趋力,能提升其积极的幸福体验。⑮刘米娜.体育如何让人幸福?——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6):27-39。总结以上研究,不管是对特定群体的研究还是对特定区域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体育参与能有效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那么从整体层面对一般人群而言,体育参与也能促进个人幸福感,由此我们推出假设H2。

假设H2:公众体育参与与公众幸福感正相关。具体而言,公众体育参与越多则幸福感越高,体育参与越少则幸福感越低。

在问卷中我们用参加体育锻炼和观看体育比赛两项来测量公众的体育参与,那么我们根据H2 可以推出H2.1 和H2.2。H2.1 参加体育锻炼越多,个人幸福感越高;H2.2 观看体育比赛越多,个人幸福感越高。

三、数据、变量与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持的“2015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5)。此次调查采用多阶分层概率抽样设计,全国一共抽取了100 个县(区),调查了480 个村(居)委会。本次总样本量约为12000,共收集10968 份有效调查问卷。排除缺失值和异常值后,本研究共有9542 个有效样本进入分析。

1.因变量。本文主要是研究公共体育服务、公众体育参与对公众幸福感的影响,因此公众的幸福感就是本文的因变量。我们采取直接提问的方式进行测量,问卷中的问题是“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其选项“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说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较幸福、非常幸福”分别赋值“1、2、3、4、5”。

2.自变量。本文主要分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众体育活动参与两个方面因素对公众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状况、公众体育活动参与状况即本文的自变量。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状况,主要从资源充足性、分布均衡性、获取便利性和服务普惠性四方面进行描述,利用李克特五度量表进行测量,数值越大代表该项供给状况更好。对于公众体育活动参与状况,主要从参与体育锻炼和观看体育比赛两方面进行描述,利用李克特五度量表进行测量,数值越大则代表参与频率越高。

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个体、家庭及区域特征变量。具体而言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信仰、教育、个人收入、政治面貌、健康、城乡共十个变量。其中性别、民族、婚姻、信仰、政治面貌、城乡六个类别变量处理为虚拟变量进入分析;年龄、教育两个变量为数值变量直接进入分析;健康为量表变量直接进入分析;个人收入为偏态分布,对数化处理后进入分析。本文中变量含义、赋值及其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变量含义、赋值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因变量是公众的幸福感,我们已经对其进行求和处理,使之成为数值变量,因此我们选择利用OLS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具体如下:

其中y_i 是因变量公众幸福感;xi1是自变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众体育活动参与变量;xi2是控制变量,包括个体、家庭及区域等变量。βi0、βi1和βi2是待估参数,其中αi0表示常数项,βi1和βi2分别表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状况,如果为负值则为负向影响,正值则为正向影响。εi为随机误差。

在分析策略上,我们首先只将控制变量进入分析,得到基准模型;然后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同时纳入分析,得到总体样本的研究模型。

四、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首先,我们将公众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民族、婚姻、信仰、教育、个人收入、政治面貌、健康、城乡十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入分析,得到模型1 作为基准模型。模型F 值86.320,R2 为0.083,且模型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说明该模型成立。模型结果显示,民族、个人收入对公众的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婚姻、信仰、教育、政治面貌、健康、城乡八个变量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年龄方面,年龄越大者幸福感越强;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比未婚者幸福感更强;信仰状况方面,信教者比不信教者幸福感更强;教育方面,受教育年限越长者幸福感越强;政治面貌方面,党员比非党员幸福感更强;健康因素方面,身体越健康者幸福感越强;城乡区域方面,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幸福感更强。

其次,我们将公众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个体、家庭及区域特征变量,进入分析后得到模型2。模型F 值为83.620,R2 为0.109,且模型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说明模型成立。模型显示,控制变量中民族、个人收入对公众的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婚姻、信仰、教育、政治面貌、健康、城乡八个变量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年龄方面,年龄越大者幸福感越强;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比未婚者幸福感更强;信仰状况方面,信教者比不信教者幸福感更强;教育方面,受教育年限越长者幸福感越强;政治面貌方面,党员比非党员幸福感更强;健康因素方面,身体越健康者幸福感越强;城乡区域方面,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幸福感更强。自变量中公共体育服务分布均衡性、获取公共体育服务便利性对公众的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假设H1.2、H1.3 没有得到验证。而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充足性和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越充足,公众感知的幸福感越高,假设H1.1 得到验证;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越普惠,公众感知的幸福感越高,假设H1.4 得到验证。同时公共体育资源充足性对公众幸福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因此H1 得到部分验证。

最后,我们将公众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将公众体育活动参与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性别、年龄、民族、婚姻、信仰、教育、个人收入、政治面貌、健康、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等变量,进入分析后得到模型3。模型F 值为79.920,R2 为0.118,且模型在置信区间99%上显著,说明模型成立。模型显示,控制变量中民族、个人收入、公共体育服务分布均衡性、获取公共体育服务便利性对公众的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婚姻、信仰、教育、政治面貌、健康、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充足性、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十个变量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年龄方面,年龄越大者幸福感越强;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比未婚者幸福感更强;信仰状况方面,信教者比不信教者幸福感更强;教育方面,受教育年限越长者幸福感越强;政治面貌方面,党员比非党员幸福感更强;健康因素方面,身体越健康者幸福感越强;城乡区域方面,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幸福感更强;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越充足,公众感知的幸福感越高;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越普惠,公众感知的幸福感越高。自变量中观看体育比赛对公众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假设H2.2 没有得到验证;参加体育锻炼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参加体育锻炼越频繁者,其幸福感越高,假设H2.1 得到验证。因此假设H2 也是得到部分验证。

五、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公共体育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需求的满足对于人们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本文即利用全国数据从宏观层面分析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公众体育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公众体育参与能有效提升公众幸福感。具体而言:

表2 公共体育服务、公众体育参与对幸福感影响的回归分析

性别、年龄、婚姻、信仰、教育、政治面貌、健康、城乡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年龄方面,年龄越大者幸福感越强;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比未婚者幸福感更强;信仰状况方面,信教者比不信教者幸福感更强;教育方面,受教育年限越长者幸福感越强;政治面貌方面,党员比非党员幸福感更强;健康因素方面,身体越健康者幸福感越强;城乡区域方面,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幸福感更强。

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方面,公共体育服务分布均衡性、获取公共体育服务便利性对公众的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而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充足性和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越充足,公众感知的幸福感越高;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越普惠,公众感知的幸福感越高。同时公共体育资源充足性对公众幸福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

公众体育参与方面,观看体育比赛对公众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参加体育锻炼对公众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参加体育锻炼越频繁者,其幸福感越高。

上述研究结论对公共体育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首先,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应转变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提供多元化体育服务,确保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充足性。其次,公共体育资源的供给要改变过去以政绩为导向,切实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中心,改善过去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真正惠及普通老百姓。再次,体育参与中观看体育比赛与参与体育锻炼对幸福感影响的差异性,说明公众只有亲身参与体育才能提升幸福感。因此公共体育管理部门在注重发展竞技性体育的同时,要重视发展群众性体育,让公众能广泛参与其中,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平衡性与均等化。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幸福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