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毅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辽宁 营口 115000)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当患者出现肾脏衰竭的情况,就要及时创建血管通道,同时对患者进行维持性的血液透析,从而清除患者身体内的毒性。从目前来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重要的血管通道是静脉与动脉内瘘,同时也是保障透析治疗顺利完成的前提与基础。糖尿病肾病患者都非常容易发生血管病变,为此,只有保护好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才可以有效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延长患者的生命。为了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选取了我院8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组实施了常规护理与采用针对动静脉内瘘的综合护理,并对这两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7.2±7.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7.1±2.4)年;Ⅰ型糖尿病2例、Ⅱ型糖尿病2 6 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 43 ~75岁,平均年龄(56.8±7.7)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病程(7.6±2.5)年;Ⅰ型糖尿病2例、Ⅱ型糖尿病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术前、穿刺、术后等阶段的常规护理[1]。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针对动静脉内瘘的综合护理,主要措施如下:①饮食护理:科学搭配饮食,合理控制水分摄入量,由于两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必须禁水,因此要保证患者的体质量<干体质量的5%,一次减少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的状况发生[2];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重拾治疗的信心;③穿刺护理: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并科学、合理的选择穿刺点,动脉、静脉穿刺点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8~10 cm,并按时变换穿刺点;④内瘘护理: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内瘘的震颤或局部水肿等情况,保持内瘘位置的干燥,减少感染[3];⑤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适度的运动方式,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内容包括血栓、狭窄、阻塞、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应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为:观察组出现了1例 阻塞,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了2例阻塞,1例狭窄,2例血栓,3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20.0%,这两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
由于糖尿病肾病病理特征的特殊性,就使得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要高于正常人,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与高脂血症,就容形成血栓[4]。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的生存方式就是血液透析,因此,不管是血栓、阻塞、假性动脉瘤,还是血管狭窄,对于患者来说都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5]。再者,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都比较弱,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还容易发生感染风险。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重点就更应该放在动静脉内瘘。
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三点内瘘护理心得:①注重术前的超声检查,由于毒素对患者的皮肤会产生非常的刺激[6],再加上穿刺点的位置大多在臂弯处,患者在抓挠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术后感染与阻塞,因此要选择另一只手臂进行穿刺;②绳梯式的穿刺具有较大的优势[7],在患者血管条件不满足做绳梯式穿刺的情况下,再进行定点穿刺,每天检查2次,确保成功建立内瘘;③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要控制体质量,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减少阻塞或血栓的发生概率[8]。总而言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采用针对动静脉内瘘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被广泛推广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