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雷 费子昂
摘要:综合竞争能力反映了一个小镇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为了推进特色小镇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育特色小镇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明确小镇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人才和科技,提升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小镇发展;塑造区域品牌,提升小镇影响力。
关键词:特色小镇;综合竞争力;培育路径
综合竞争能力反映了一个小镇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对于特色小镇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培育特色小镇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一、关于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关于竞争力的研究最早的代表性理论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提出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支持及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和政府作用六个方面对某一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近几年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如Kresl提出了显示性与解释性双框架理论模型,用制造业增加值、商品零售额、商业服务收入等指标考查城市的显性竞争力并排序,决定排序的有经济因素(生产要素、经济结构、城市区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战略要素(城市愿景、政府效率、部门协作、制度弹性);Webster和Muller提出了多要素结构模型,从经济结构、区域禀赋、人力资源和制度环境四个方面衡量城市竞争力;Gardiner 的“金字塔”模型,侧重从经济结构、劳动技能、创新活动、区域文化等角度来评价城市竞争力。
国内学者倪鹏飞提出了“弓弦箭”模型,从城市区位、基础设施、空间结构、科技进步、城市文化、制度、管理、开放等要素来评价城市竞争力。温燕,金平斌在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 & Henrev Gibson的GEM三因素六要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从环境资源力、基础设施力、资本资源力、产业发展力、政府支持力五个方面来评价特色小镇的竞争力。
综合借鉴以上各位学者的理论和观点,本文从明确小镇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重视人才与科技、优化营商环境和塑造小镇品牌等方面提出特色小镇综合竞争力的培育路径。
二、特色小镇综合竞争力的培育
(一)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明确小镇定位
特色小镇的发展应依托各地的区位、资源,不同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造就了小镇的不同特色。目前各式各样的小镇成千上万,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小镇定位模糊,缺乏特色,在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热潮之下,精准定位、创建特色是运营成败的关键。
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要立足自身特点,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面和目标。如果小镇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鲜明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定位为历史文化型小镇;如果小镇能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需求,可定位为休闲旅游小镇;如果小镇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科技和互联网为主的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可定位为新兴产业型小镇;如果小镇处于区域交通的枢纽位置,能够联动周边地区资源,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可定位为交通区位型特色小镇;如果小镇具备一些新、奇、特的产业,课定位为特色产业型小镇;如果小镇具备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市场前景好,可定位为资源禀赋型特色小镇;如果小镇处于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的核心区,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可定位为金融创新型特色小镇;如果小镇以时尚产业为主导,并引领国际时尚潮流,可定位为时尚创意型特色小镇。
(二)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其发展依托于特色产业。通过不断强化其产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聚效应,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从资源优势出发,确定主导产业。产业是小镇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形成人口聚集的条件。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小镇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地理特点、区位定位和人口结构,确定小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拳头产品,引领市场发展。
其次,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龙头企业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在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平台支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深化创新引领,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推动产业聚集,提高规模效应。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完善优化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强化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在提升產业层次的同时,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
第四,创新品牌市场,提升影响力。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不断加强创新,建设一批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的品牌,提升产业的影响力。
第五,发展相关产业,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各自条件和发展阶段,在开发产业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培育主导产业项目,深挖产业内涵和潜力,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或实现多产业融合,推动小镇产业的自身发展,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追求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要树立生态绿色理念,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住建部、发改委等三部委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原则之一。特色小镇建设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走绿色、集约、智能、低碳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和谐生产、低碳生活、生态宜居。
建设生态文明,要做大做强生态优势产业,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和谐统一,浑然一体,为此要发挥财政税收的政策导向作用,将生态理念贯彻到产业政策中,鼓励资金流向产业生态化的企业,支持生态化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生态化的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生态化产业的技术示范与推广,鼓励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和节能环保新产品的研发;促进工业生态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工业生态化发展格局;促进农业生态化,主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与信息技术、新能源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加快服务业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产业生态化,实现推动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做到宜居。小镇建设的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要营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要注重人的感受与体验。做到集约节约使用建设用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建设,着重突出生态、绿色、节能,打造低碳、舒适、宜居的环境。倡导绿色交通模式,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推行水再生利用工程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做到小镇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四)重视人才和科技,提升软实力
人才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着引领示范、支撑保障和推动发展的作用,是提升小镇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特色化需求,要求其具备以下能力:根据区域历史、人文环境挖掘特色产业,确定特色产业优势,顺应全球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依据资源要素禀赋明确特色产业定位,推动特色产业集聚。
特色小镇需要一批具有活力、创新型的人才。能够吸纳先进知识和技术,引领行业动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全面提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小镇需要有一定底蕴的复合型人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历史人文内涵。因此小镇的建设需要一大批熟悉、尊重小镇历史,传承小镇文化的人才。他们能够不断挖掘特色产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旅游、文化、健康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能很好地实现科技与人文传承的结合,培育出鲜明的产业人文品质。根据特色小镇的不同定位,小镇的发展还需要如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科技管理人才、园林建设、景区运营管理人才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吸引人才,提高科技水平,小镇在建设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制定特色小镇人才发展规划。根底根据特色小镇的战略规划来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根据小镇的的定位,充分调查特色小镇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结构,制定人才培养、引进的计划和系列政策,为人才提供发展保障。
第二、打造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人才服务机构的整合,加强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公共服务支持体系,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第三、完善人才成长生态链。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创造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机制制定等方面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利于人才成长,实行“特色小镇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更加精准培养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构筑“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格局,形成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互为推动力。
第四、建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要从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小镇内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多功能服务平台,鼓励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大力吸引与特色产业相关的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入住。
(五)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小镇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小镇来说,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和驱动力,它反映了一个小镇的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为了更好地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就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首先,要做到市场环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政务环境阳光透明、高效廉洁;法制环境公平正义、规范文明;服务环境简明顺畅、优质便捷;创业环境和谐稳定、健康宽松。
其次,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构建 “一条龙、一体化、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实行“一站式”办理和敞开式办公,设置专属服务热线,开通专属邮箱,并开设绿色通道。不断优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开展专业性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效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审批流程规范快捷。为进入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宽投资准入限制。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清理繁琐的审批事项,减少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
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各类资源要素、优秀人才的集聚,从而提高特色小镇的综合竞争能力。
(六)塑造区域品牌,提升小镇影响力
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为核心,多种经济元素聚合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魅力在于“特色”。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应遵循“特色为本、品牌为心、文化为魂”的原则,究其根本,就是塑造小镇品牌,特色小镇品牌是一种区域品牌,不同于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需要从区域特性的层面来塑造。特色小镇的区域品牌培育可以从几方面来思考。
基于(产品)产业的区域品牌培育。根据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和向市场提供的特色产品,由产业主导企业或核心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策划小镇的区域品牌,明确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内涵、品牌定位和品牌标识。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依法保护区域特色产业及产品的声誉。同时通过制定联盟标准和行业行为准则,有效管理与区域品牌相关的公共资源。
基于文化的区域品牌培育。对于一些历史文化悠久的特色旅游小镇,可以通过整合地域文化、历史建筑、历史人文、地方艺术等文化资源,凝练文化特色来进行品牌塑造,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特质,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展示文化魅力,推出优质的文化产品,从而形成区域品牌。
基于服务的区域品牌培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一些特色小镇经过前期的建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尤其是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智能化的服务体系,给小镇居民创造了更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使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和环境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基于服务的优化与完善进行区域品牌的定位大大提升了小镇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为了扩大特色小镇区域品牌影响力,还需要线上、线下多媒体的营销推广。特色小镇的区域品牌推广可以借助传统的营销方式,如举办主题性的营销活动,如特色旅游节,特色产品交易会,特色文化节等,也可以利用电视等电子媒体上开展广告宣传,突出区域文化和特色地域风情。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营销手段更为特色小镇的区域品牌推广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如建立微博、微信、APP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宣传内容,开展精准营销,也可以通过拍摄微电影、微视,设置二维码,甚至公众平台以及开设微店,多渠道的与公众进行沟通,互动交流,增进顾客体验。鼓励顾客试用产品和服务,反馈体验信息,及时对消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完善服务,不断开拓新市场。同时,各种线上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口碑效应,扩大特色小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
总之,特色小镇综合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同,是资源、环境、产业的融合发展的过程,需要科学的规划、机制的创新,也需要多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温燕,金平斌.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构建[J].生态经济,2017(06).
[2]董旭,吴传清.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模型、体系与方法——一个文献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01).
[3]刘国斌,高英杰,王福林.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
[4]周园.促进辽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
[5]张嘉纯.辽宁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人才瓶颈与对策[J].辽宁经济,2018(03).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项目“辽宁特色小镇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培育路径研究”( L17AJY002)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孟雷,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费子昂,东北大学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