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宸
【摘要】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心声与情绪。从小培养学生们爱唱歌、会唱歌的素养,让学生们学会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歌唱中感悟音乐的美丽与灵动,领略音乐的真谛,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责任。教师要本着激励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在音乐课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搭建平台、激发热情、提供机会、展示所长,从而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歌唱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歌唱的愉悦。作为教师要理性分析原因,只有准确、务实地选好落脚点,才能做足、做实音乐课堂演唱教学的大文章。
【关键词】以生为本 激发热情 技能技巧 演唱能力
《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心声号情绪。从小培养学生们爱唱歌、会唱歌的素养,让学生们学会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歌唱中感悟音乐的美丽与灵动,领略音乐的真谛,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责任。教师要本着激励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在音乐课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搭建平台、激发热情、提供机会、展示所长,从而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歌唱素养,让学生们感受到歌唱的愉悦。
一、理性分析,歌唱教学以生为本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入校之初活泼可爱,在音乐课堂上乐于唱歌,敢于开口,但是往往到了中高年级后,歌声渐渐少了,歌唱教学渐渐变得沉闷。作为教师要理性分析原因,只有准确、务实地选好落脚点,才能做足、做实音乐课堂演唱教学的大文章。
下面从三个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音准因素。在学唱新歌曲的时候,由于对歌曲掌握得不好或自信不足等问题,经常有学生出现跑调严重的现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当他们通过聆听发现自己音不准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更多的学生表现出不敢开口唱歌的现象。
第二,教师因素。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由于急于纠正学生们出现的音准、气息等问题,而忽略了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过于简单粗暴地指出跑调等问题,往往会给小学年龄段的学生们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有时甚至会对这个学段的个别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第三,变声期因素。目前,随着青春期的提前,一部分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有变声期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声带局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音调、音色也逐步发生变化,这时的学生们就变得更不喜欢开口唱歌。
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只有认真分析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因素等,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歌唱教学的角度谋划,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演唱潜力与提升他们的演唱能力。
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可以使音乐课更直观,课堂的气氛更活跃,可以很好地丰富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的艺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顽皮的杜鹃》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杜鹃飞舞歌唱的视频,带给了学生丰富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只可爱的小杜鹃,从而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歌曲的学唱中,学唱歌曲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知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歌曲,从而提高歌曲学唱以及演唱的积极性。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冰雪奇缘》中的歌曲,视觉与听觉的紧密结合,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的亲切感,学生们不由自主跟着音乐哼唱,使课堂充满动感,学生们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不但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2.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学生此时的兴趣还不够稳定和持久。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他们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差别,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是自觉性较差,虽然比较适合歌表演的教学形式,但是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但是比较好静,比较适合在演唱歌曲时配以律动或者打击乐。在歌唱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各种打击器乐,既是音乐教师扎实基本功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情的重要手段。课堂中,把器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边唱歌边演奏,或者上讲台表演,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学生演唱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涨,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身心的愉悦,培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巩固和提高了演奏技能,促进了歌唱教学的顺利进行。
3.评价激励,增强歌唱学习动力
教师的激励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树立信心、认真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的情绪、表情和评价,对学生演唱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教态亲切和蔼,很容易在课堂上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歌唱教学。此外,要及时给予激励语言评价,教师的口头表扬是音乐课重要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表扬;教师语言应是激励性的评价,多鼓励、少打击,多肯定、少否定,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再者就是恰当引入竞争评价机制,如在歌曲演唱中采取小组之间比一比、男女生之间比一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表现。
三、掌握方法。奠定学生歌唱基础
1.加强发声训练,是歌曲演唱的根本
发声训练,是学生唱好歌的基础。有的学生先天嗓音条件比较好,所以喊唱就成了常态,不少学生甚至误以为声音大的演唱就是好的;还有的学生演唱歌曲时声音太小,单独演唱时几乎微不可闻。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导致的,因此学习歌唱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唱歌方法入手。正确的发声技巧、良好的声音都是歌唱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对低中高年级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且教师要从站姿、坐姿、口型、气息、表情等进行准确的示范,让学生首先比较直观地观察教师的做法,观察教师面部表情和发音位置,让学生们用语言描述,教師总结,然后再让学生们进行模仿,看看谁模仿得最像。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听辨哪种声音好听,为什么好听,从而让学生非常直观地辨别出:发声的位置正确、气息到位,歌唱时发出的声音就好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就会将发声训练时的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为更好地表达歌曲奠定了基础。
2.加强音准练习,是唱好歌曲的保证
在唱歌中不少学生存在音准问题,在齐唱的时候,总能发现有些学生音不准,这种现象在独唱的时候更为严重,其实这大多是因为学生对歌曲不够熟悉,以及单独演唱时自信心不足所导致的,这个时候教师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地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避免学生产生歌唱的心理障碍。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带领学生们一起听音、辨音、模唱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音高。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教师也要通过多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们多提供听歌的环节,在听歌的时候,往往很多学生喜欢边听边哼唱,这时教师要提醒和训练学生专注听,认真听旋律音高,通过反复认真倾听,可以让学生更熟悉歌曲旋律,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歌曲的演唱风格。音准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唱歌,听准多唱是演唱好歌曲的前提和保证。
3.培养歌唱习惯,是生动歌唱的根源
在歌曲演唱训练时,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站姿、节奏、咬字、表情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要注意根据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更生动地表现歌曲。专业的歌手都明白“以情带声”的道理,足见以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面无表情,甚至连最基本的歌唱状态都达不到,这样演唱的歌曲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们唱会、唱准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激情、倾听激情等方式反复调动学生演唱情绪,启发学生们用饱满的情绪来歌唱,从而尽情体验和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