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赫《法国组曲BWV812》

2019-05-24 14:21沈红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触键调性声部

沈红

【摘 要】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他成功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融为一体,他为键盘乐器写了20多套古组曲,而法国组曲是他众多组曲中的一种。本文这部组曲全部在d小调上完成,由5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既差异较大又内在统一。演奏者在每首乐曲之间都要留有准备的间隔时间。本文将从作品的音乐风格、触键、和声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希望能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去指导今后的弹奏。

【关键词】触键;调性;声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71-01

一、阿勒曼德舞曲

此曲4/4拍、由高、中、低三个声部组成,曲风活泼。开头右手高声部是一串四十六分音符音阶跑动,手指由掌关节支撑并靠手指的力量灵巧主动跑动,不要添加余外的手腕动作,要通过这一串的音去体现全曲的舞曲特征。中声部加进来时要弹得清晰,要主动给高声部让步,高声部的旋律持续保持明亮,右手主旋律和装饰音加入增加了舞曲活泼的特征,要弹得干净、利落。

左手第一个是D大调主音,作为和声背景的铺垫明确了调性,像大提琴般的倾诉,和高声部的旋律形成对比。在弹奏时左手的第一个音是由最弱的小拇指弹奏,必须弹得扎实。第7.8小节旋律左右手的交替在弹奏时必须让听者感受到,左右手的呼应像上帝与人类的对话般和谐统一,在此也体现出巴赫创作的宗教性。全曲结束在D大调主和弦上,完满终止给人以和谐统一,安定的感觉。

二、库朗特舞曲

本文是法國式的库朗特舞曲,速度较快;此曲3/2拍,分为四个声部,装饰音的弹奏要迅速,左右手相互呼应。为体现舞曲的特征,本曲的八分音符要采用似断非断的弹奏方法。即:一个手指弹完一个音抬起后另一个手指接着弹下一个音弹一个乐句的同时手指和手腕不要离开琴键,这种弹奏方法在手指技术上是断奏,在听觉上给人以连着的乐句的感觉。要在快中保持手指和速度的平稳,这是全曲的一个技术难点。

三、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

此曲3/2拍、分为四个声部;曲风较慢,是让人听后陷入沉思的音乐。在弹奏速度上较为缓慢,和前面的2首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奏者需要立刻对乐曲风格作出转变,演奏此曲时心中应该是虔诚的,像静听一位老者的讲述,弹出圣咏式的歌唱的旋律。全曲分为2个部分,前半部分为1-8小节,2个小节为一个小的乐句且重音落在第二小节的第2拍长音上,当右手为长音时左手的单音旋律作为补充。左右手的双音像是合唱团的四个声部,双手齐奏时要确保音色整齐干净,在弹奏方法上以手指指肚主动弹奏为主,借助手腕力量推送,使音色明亮且柔和,不可弹得僵硬,刺耳。

后半部分为9-24小节,此时左手旋律变为单音,在弹奏方法上左手要加大力度且不可本末倒置,不能让右手的三和弦伴奏吞没,右手的伴奏变成了柱式和弦,和声在音响上更加丰富饱满,但它始终作为一种和声背景贯穿整曲,为此左手旋律的弹奏力度要与乐曲开头右手弹奏的力度保持一致,在旋律上形成呼应,在听觉上要衔接得自然不留痕迹,到第17小节旋律又转到了右手弹奏方法与开头一样,在速度上始终保持一致用缓慢的速度弹奏,且不可在速度上发生变化。此曲装饰音的奏法要与乐曲风格融合,不可急促、匆忙。这首曲子要加入踏板,从和声的角度讲,这首曲子前5小节都是一小节一个和声,但由于和弦外音较多,为避免音响浑浊可一拍换一次音后踏板。

四、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I:此曲3/4拍、分为三个声部;速度中庸。在弹奏速度上是平稳的中速,不可过快。在弹奏方法上此曲中所有的八分音符都可采用似断非断的弹奏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容易弹出舞曲的律动感,也是对古钢琴音色的一种模仿,另外此曲的装饰音应弹得平稳,不可过于急促。第9-10小节左手的八分音符也采用似断非断的弹奏方法。

小步舞曲II:此曲在调性、拍号、弹奏方法上与小步舞曲I相同, II在一定程度上是I的延续和拓展,两首作品在速度和风格上必须保持一致。II尤其要注意左右手交替进行时要衔接自然。

五、吉格舞曲(Gigue)

此曲2/2拍、由高、中、低三个声部组成;速度较快。此曲最大的特点和难点都在节奏上,附点节奏贯穿始终,第一小节的第3拍是由附点节奏和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且三十二分音符的弹奏要迅速准确,不可将三十二分音符弹成装饰音的效果,刚开始练习时可数小拍子力求精准。在第二小节右手高声部加入后此曲变成了双旋律,像两个人的急促对话一般,双手的旋律都应弹得清晰,各自发展。

此曲慢练时可连奏,但加速后可采用连奏加断奏的方法,在保证弹满音符时值的前提下,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由指尖发力迅速弹奏,弹奏时要有倾向性,落脚点要在附点后的长音上且要站稳,把握好抑扬顿挫的感觉。

六、结语

巴赫的音乐似清泉一般沁人心脾,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这首《法国组曲BWV812》虽然是巴赫众多组曲中的一组,虽然在技术难点上不是最难攻克的,但音乐性极强,内容丰富多彩。正因如此,这首组曲作为初级和中级学者的教材恰到好处。它规模不大但涵盖了巴赫写作惯用的复调、对位等手法,是我们初学巴赫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多声部的弹奏思维和技术,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敬修.西方音乐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2]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巧云.巴赫《第五法国组曲》 的演奏与解析[J].钢琴艺术,2013.

[4]钱仁平 编著.巴赫[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触键调性声部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调性音乐中“非结构因素”的延长与扩张——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