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b值DWI在糖尿病肾病的初步应用研究

2019-05-24 03:14:58郭永榜董国礼殷洁张晓亚李建灵向旭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髓质皮质肾小球

郭永榜,董国礼,殷洁,张晓亚,李建灵,向旭

(1.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肾脏方面的应用研究非常广泛,包括慢性肾病、肿瘤病变、肾移植及感染等,其在肾功能评价中的作用得到国内外肯定。吴姝焜等[1]在研究DWI对肾功能状态评价的应用价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肾功能状态的关系中显示,ADC值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并由此认为其可能成为新的评价肾功能的指标。Inoue等[2]的研究则认为,DWI可以无创性评估肾功能,ADC值可作为评估肾间质纤维化及肾缺氧程度的准确指标。Hueper等[3]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ADC值与肾病理相关性进行评估的研究进一步认为,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损害为DN的3个病理阶段,DWI可能是一种无创且有价值的鉴别DN病理发展过程的方法。本研究旨在应用3.0 T磁共振多b值DWI技术探讨ADC值对DN早期及不同分期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DN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提供影像学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选择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5例为试验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29~77岁,平均58岁;对照组则采用6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4岁。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Discovery MR 750 3.0 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常规T1WI、T2WI和DWI检查。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并行空间采集成像技术,轴位扫描,扫描参数为TR 2 200~2 400 ms,TE 80.5~87.7 ms,矩阵为256×256,带宽±250 kHz,FOV28~32 cm,层厚5.0~8.0 mm,间隔1.0 mm,激励次数为2,频率编码方向:S/I,弥散敏感梯度方向为3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0、50、100、300、500、800 s/mm2。使用呼吸门控单次屏气技术扫描,扫描时间20 s,获以肾门为中心的8~12层图像,扫描范围覆盖双肾。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采用AW4.4工作站Functool软件对DWI图像进行后处理,由工作站自动生成ADC图,调整域值范围,以包含整个肾脏,并除外肾窦及肾脏周围脂肪及纤维结构等为标准,以每组序列中附带的b值为0的T2WI作为参考图像.分别测量双侧肾脏皮质和髓质的ADC值。选取ROI应避开肾边缘、皮髓质分界及肾柱肾血管位置,选取肾门的2~3个平面进行测量,尽量保证ROI的外形及大小一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糖尿病肾病患者多b值DWI的特点

对DN患者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利用Functool软件对DWI图像进行后处理,并测得左右肾皮髓质ADC值。b值取50、100、300、500、800 s/mm2。各b值下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因左右侧肾脏皮质、髓质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将左右肾数据合并,样本数翻倍,即DN早期组34例患者变为68个肾脏,DN中晚期组21例患者变为42个肾脏。

2.2 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及DN中晚期组的肾脏皮、髓质ADC值比较

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及DN中晚期组的肾脏皮、髓质ADC值的大小见表1。b值分别取50、100、300、500、8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和DN中晚期组的皮质及髓质ADC值依次减低。当b值为50、1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皮质、髓质分别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髓质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此外,其余各 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及DN中晚期组的肾脏皮质、髓质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b取值不同时各组皮质及髓质ADC值比较

表2 不同b值下3组间皮质及髓质ADC值比较

3 讨论

3.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目前,DN的发病机制医学研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DN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进而发展形成的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可累及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4]。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破坏,肾间质的纤维化,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及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下降,降低了肾脏转运水的功能,导致其皮髓质水分子的扩散受限,从而引起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改变,此为应用DWI技术诊断DN的病理生理基础。

3.2 多b值DWI在DN早期的诊断价值

DN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可逆转肾脏损害,有效延缓病情进展。DN早期主要以组织细胞肿胀为主,病理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肾脏灌注正常或呈高灌注[5]。此期肾功能尚属正常,血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球滤过率对早期诊断不敏感,而DWI对各种病因所致的细胞水肿则非常敏感。Lu等[6]在对15例糖尿病患者和5例健康志愿者肾脏做DWI和DTI的研究中认为,磁共振功能成像可以作为DN早期诊断的评估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当b值为50、1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皮质、髓质分别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b值为500、8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皮质、髓质分别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较大的b值对DN早期诊断的敏感性高,可能是因为b值较小时ADC值受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比较大,而DN早期的灌注正常或呈高灌注,故用低b值比较DN早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b值较大时组织灌注的影响被消除或消弱,此时ADC值仅反映肾组织水分子的扩散情况,由于DN早期以组织细胞肿胀为主,则水分子弥散受限,ADC值降低,故取较大b值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有统计学差异。这与既往研究文献基本一致[7-8]。研究结果还显示,当b值为3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髓质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而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皮质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这说明DN皮质ADC值变化的敏感性比髓质高,这可能与皮髓质的解剖结构有关,DN早期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肾小球大部分分布于皮质,而髓质主要是小管状结构,在早期损伤不如皮质明显。此外,在b值分别取50、100、300、500、8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和DN中晚期组的皮质及髓质ADC值依次减低。

3.3 多b值DWI在DN分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国内外学者在对慢性肾病患者进行DWI研究中发现[9-12],慢性肾病患者肾脏的ADC值与慢性肾病的分期、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间质纤维化程度等有关,并由此认为患者肾脏的ADC值变化能够间接反映慢性肾病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本研究在各b值下分别比较DN左右侧肾脏皮质之间、髓质之间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DN弥漫性改变的病理特点。b值分别取50、100、300 s/mm2时,DN早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DN中晚期组皮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分别取500、8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及DN中晚期组间肾脏皮质、髓质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和DN中晚期组的皮质及髓质ADC值依次减低,且中晚期组ADC均低于早期组,提示DN的病理损害导致的微结构改变影响了肾脏水分子的扩散程度,使肾脏皮髓质ADC值降低,肾脏损害程度越重ADC值越小,说明多b值DWI对DN的分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用于DN的早期诊断和DN分期的鉴别诊断,也可作为临床治疗DN疗效评价和疾病发展进程的参考指标。另外,本研究样本量有限,特别是DN的中晚期病例较少,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统计分析结果的误差,肾脏多b值DWI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在DN诊断方面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髓质皮质肾小球
髓质骨在蛋鸡产蛋期的作用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迎秋
睿士(2020年11期)2020-11-16 02:12:27
多带宽DTI-IVIM技术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受损的价值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2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诊断价值的初探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多种不同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