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妇科生殖疾病古方探讨肾主生殖理论*

2019-05-24 08:03李园白陈广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古方单味调治

杨 阳,许 昕,李园白,王 静,陈广坤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7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 100010)

“肾主生殖”源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1]”故认为生命过程中的生殖能力与肾气的盛衰有关。

1 古方来源

古方数据来源于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科学数据研究室自主研发的中医经典古方数据库[2],该库收录自春秋战国以来古方72000余首,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该库数据源于经典,版本考究,由专业人员加工,所收录的古方配伍严谨、疗效显著,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用,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普济方》等,方剂对症调治,效如桴鼓,且记录信息详实,以该数据库为来源进行数据分析,既能全面真实,又能科学有效地反映调治生殖疾病古方用药规律。

2 目的

分析调治生殖疾病古方的药物,分析高频单味药,药性归经特点以及药物配伍规律,探讨生殖疾病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3 方法

检索策略以方剂的主治和功效中与调节生殖相关的字词,即可收录该方剂。

相关字词:生殖、天癸、冲任、胞胎、胞脉、胞络、胞宫、女子胞、生产、孕、生育、子宫、分娩、妊娠、妊子、早孕、不孕、胎漏、胞漏、漏胎、堕胎、小产、半产、暗产、滑胎、数堕胎、屡孕屡堕、胎萎不长、胎死不下、胎死腹中、子死腹中、子处等字词。

4 结果分析

4.1 结果

共计筛选到2679首方剂,共涉及616味单味药。

4.2 单味药分析

对调治生殖疾病的单味药进行频次统计,单味药频次前100位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4.2.1 药物分析

从表1中可知,调治生殖疾病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当归,频次为1198次,占古方使用的44.7%,其次是甘草,为1160次,占古方使用的43.3%,仅次于当归,两者确定了生殖疾病多与血气不足相关。前10名的药物若组合在一起,即为八珍汤的基本组成成分(八珍汤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地黄、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不包含陈皮和黄芩),功效为补益气血,说明调治生殖疾病的药物多以补血药、补气药为主。

表1 调治生殖古方单味药频次统计表(前101)

4.2.2 功效分析

从药物功效的归类[2]属性来看(表1),涉及34个,分别是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攻下药、固精缩尿止带药、化湿药、化瘀止血药、活血调经药、活血止痛药、开窍药、理气药、利尿通淋药、利水消肿药、敛肺涩肠药、凉血止血药、平抑肝阳药、清化热痰药、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虚热药、驱虫药、祛风寒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热药、温化寒痰药、温经止血药、温里药、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药和止咳平喘药。其中补益药最多,占到18个,且补气药和补血药占据的使用频次排名靠前。解表药占到12个,理血药占据11个,以活血化瘀药居多,占9个。清热药占到11个,理气药占9个。功效多补中益气、补血活血、滋补肝肾、补肾填精、疏肝理气。说明生殖疾病涉及病理因素较多,以气血阴阳亏虚、肝肾不足为主。

4.2.3 核心药物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3]计算核心药物,即“核心药物”的排名不得低于M=0.749,其中Pmax为统计单味药的最高频次,得到M=25.9。根据此算法,调治生殖疾病的核心药物为当归、甘草、川芎、白术、人参、茯苓、白芍、陈皮、熟地黄、黄芩、阿胶、生地黄、麦冬、肉桂、艾叶、香附、黄芪、干姜、枳壳、木香、厚朴、砂仁、杜仲、附子、半夏和续断,这26味药物按功效进行分类,主要分为11类,即补血药: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生地黄;活血药:当归、川芎;补气药: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温里药:肉桂、干姜、附子;理气药:陈皮、香附、枳壳、木香;化湿药:厚朴、砂仁;清热药:黄芩;补阴药:麦冬;温经止血药:艾叶;补肾药:杜仲、续断;温化寒痰药:半夏。说明生殖疾病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脾不统血、肾精亏虚、痰湿蕴脾有关,其中以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精亏虚最为密切。核心药物中具有补肾填精、温肾助阳、健脾和胃化生精血功效的药物有白术、人参、茯苓、熟地黄、阿胶、生地黄、麦冬、杜仲、续断、附子、肉桂、艾叶、砂仁等,占到核心药物的一半,说明补肾有助于生殖功能的恢复。

对表1中核心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四性五味以甘温为主,在四性统计方面,温热性的药占17个,肾在五行属水脏,多寒,甘温可以温肾祛寒,蒸腾水液,促进水液的代谢循环。在五味统计方面,甘味药和辛味药最多,均各占到14个,甘味在五行上归脾胃经,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滋养先天,不断补充肾精损耗,保证先天之精的充足与启用,甘味具有滋养补虚功效,如人参、黄芪大补元气、阿胶、熟地滋补精血等。辛味药具有润肾与通达气血的作用,故《素问·脏气法时论》[4]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如菟丝子滋养补肾。归经以脾、肾、肝经为主,其中归脾经药物最多,占19个,肝经和肾经均占11个,脾生化气血,主统摄血脉;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精血;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妇女月经、带下、妊娠、分娩以及哺乳均以血为用,以冲任血海为主司,然而在人体内肾藏精、精化血、肝藏血、脾生血统血各个脏器之间相互作用,因而得知妇科疾病可能同脏器肝脾肾之间存在关系[5],说明肝脾肾三脏通过化生与调节气血辖治生殖系统,发挥正常的生殖功能。再次印证后天之本脾脏和先天之本肾脏对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性,肝气疏泄即可制约脾土又可调节肾气,有利于促进女子天癸泌至[5]。通过分析核心药物,间接确认脾肾对生殖系统作用的影响,同时说明调节肾脏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4.2.4 性味归经分析

根据表1中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限定每味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频次仅统计为1次,对表1中的药物进行累计统计(表2)。四性以温(热)性药较多,占前100名的55%,其次是寒性药。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远远超过其他性味药。其中辛味药为56次,占表1药物总数的56%。因辛能散、能行,助阳气而行气血;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坚阴、泄降气逆等功效;甘能补、能和、能缓,善于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据此认为生殖疾病与气血不足、气血瘀滞、脾虚痰湿有关。从归经来看,五脏归经较为均衡,说明五脏对生殖系统均有影响,其中归脾、肝、肾三经较多,三者对生殖系统影响最大。若探究六腑归经,则与五脏相合的六腑均有联系,以胃经频次最高。

根据四性五味归经累计频次的统计分析,即每味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乘以频次数,再进行累计计算,结果(表3):药性仍以温(热)性药为主,达到9521次,说明生殖疾病多为寒证,但亦有热证,故寒性药累计频次为3825次。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辛、苦,与核心药物基本一致;在五脏和六腑归经方面,累计频次最高的还是脾经和胃经,心肝脾肾的归经则较为均衡,调治生殖疾病的药物以脾胃经为主,再一次证明脾胃为后天之本、以后天补先天理论的重要意义。

表2 单味药四性五味频次统计表(前100)

表3 单味药四性五味累计频次统计表(前100)

综上认为调治生殖疾病的药物,与气血或精血不足、气滞血瘀、痰湿、脏腑阴阳失调等有关,治疗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益肾、健脾、调肝为主。虽然从四性五味归经来看,性味多甘温,入脾胃经为主,但从核心药物性味归经等结果分析,补肾填精、温肾助阳等仍是主要治法,说明肾对生殖功能具有主宰作用。

4.2.5 单方分析

研究发现,由单味药组方调治生殖疾病的古方,共计101首,涉及75味中药,涵盖妊娠小便不利、妊娠下血、胎死腹中、妊娠恶阻、妊娠伤寒等多种妊娠疾病,其中具有调补肾脏的单方,有49首,接近所有单方的一半,故补肾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补肾安胎最多的单方是砂仁,共计8首,其次是熟地黄和乌骨鸡,补肾填精、养血助孕。说明单方补肾即可对生殖疾病的调治产生重要的作用。

4.3 两味药药物组频次统计

设2味药物共同出现在调治生殖疾病的同一方剂中,则计数1次。对2味药药物组进行频次统计排序,得出相关的药物组结果。其中频次排名前100(表4)。

分析:药物频次最高的药物组为川芎-当归,为709次,其次是甘草-当归和白芍-当归,分别为614次和563次。排名前10药物组的组成药物,均为八珍汤的8个药物组成成分,再次坐实补益气血调治生殖的重要。表4涉及药物29个,其中当归出现的药物组最多,有24个,其次是甘草和川芎,分别为23和15个。涉及的功效有补血活血、益气活血、滋阴补血、滋补肝肾、补肾填精、健脾益气、温经活血、补益气血、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补气安胎、清热安胎、理气安胎、补肾助阳等,其中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和补肾填精的功效较多,这与涉及的药物多为高频单味药有关,均为高频单味药前35位的药物,组成涉及补气药、补血药、活血药、理气药较多。说明生殖疾病多为气虚血虚,兼有精亏、气滞的表现。研究发现,涉及具有补肾填精、补肾助阳、补肾安胎功效的药物组有65个,占据绝对的优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髓生肝”[6]。有人运用“肾生髓,髓生肝”理论研究肝肾同源实质,提出“肝肾同源于下丘脑-垂体-肝轴”“肝肾同源于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学术观点[7,8]。说明补肾对于生殖系统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目前关于“肝肾同源”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肝病、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不孕症等[9]。《傅青主女科》“肝郁肾亦郁”之论,在强调肝肾关系时,阐明理气疏肝对补肾与调治生殖的重要意义。

5 关联分析

对调治生殖疾病的方药进行关联分析,选取重要性大于50%,重要性大于1的关联结果,并按照重要性高低进行排序(表5)。

重要性较高的关联药物组是藁本,当归→白薇,重要性为1.97,功效以滋阴补血、祛风止痛为主,说明补血药在调治生殖疾病中的关联配伍较为重要。研究发现,关联药物组功效以滋补肝肾、补肾填精为主。表5涉及补肾的药物组,共计有54个,其中补肾填精重要性最高的是菟丝子,熟地黄→肉苁蓉,重要性为1.48,这个药物组属于古方中潜在的补肾种子调节生殖疾病的药物组;其次是肉苁蓉,熟地黄→菟丝子,仍是三种相同药的药物组合,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熟地黄为补肾填精要药,且属于高频单味药,又属于调治生殖疾病的核心药物。说明熟地黄有着较好的补肾功效,在肾主生殖理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4 调治生殖方剂2味药药物组频次统计表(前100)

6 药物关联图

根据药物的关联关系,形成药物关联图(图1):关联较多的药物有当归、阿胶、熟地黄、桔梗、川芎、白术、艾叶、人参、陈皮、茯苓、枸杞、甘草、白芍等。此类药物的功效主要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安胎为主,这与生殖疾病多精气血不足有关,也就是说,补养肾、肝、脾之精血气,可促进生殖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

7 讨论

通过对古方调治生殖疾病的药物特点分析,认为生殖疾病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精亏虚、脾虚痰湿等相关,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与脾、肾、肝关系最为密切。从单味药统计来看,功效是补益精气血最多,通过补益气血与补肾类核心药物的运用,说明了肾在调治生殖疾病中的重要性。《内经》关于“肾藏精”功能的论述,包括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和肾自藏之精[10]。因肾主藏精,精化肾气,肾气化生肾阴和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又称为元气,亦为气之根本。人体精血同源,肝血与肾精皆由来自脾胃的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11]。由此一来,肾主生殖的功能发挥,需要以脾胃后天之本来充养供给,肝血的互滋互化达到作用目的,这也是治疗生殖疾病时多用健脾益气和补血药的原因所在,所用药物的性味归经亦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通过统计核心药物,调补肾脏的药物占据了多数,稳固了肾主生殖的理法基础。

表5 调治冲脉方剂关联规则分析表(前80)

图1 药物依赖关系网络图

药物组的统计分析,得出补益气血的药物组合占据较多,但是涉及调补肾脏的药物组占到了65%,再次说明补肾对调节生殖机能的至关重要。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挖掘出菟丝子、熟地黄、肉苁蓉等重要性排名较高的关联药物组,且补肾关联药物组占据前80位的67.5%,足以证明古方调治生殖疾病,补肾药物在方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古方数据挖掘规律,展现补肾药物在调治生殖疾病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佐证了肾主生殖的理论。充分发挥肾主生殖的功效,与其他脏腑的气血充足及功能协同也是密不可分的。

猜你喜欢
古方单味调治
两古方在改善POI大鼠卵巢微环境作用机制的差异初探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含杜仲古今方剂的对比研究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临证方药运用探讨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药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加大对中医经古方保护的建议
老年人便秘如何用中药调治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侗医用单味药治多病经验简介
单味雄黄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