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2019-05-22 22:1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张蕾李佩甫文学期刊

李佩甫的地方书写里洋溢着浓重的道德激情,这种道德执着的风格从何而来,它的特色和局限又在哪里?李丹梦的文章把李佩甫的创作置于中原传统、地方奋斗以及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背景中,详细解答了这一问题,对认识那一代作家及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历史都有参考价值。

李遇春和徐炯、徐德明都意在概括出作家创作的新趋向,前者指出刘醒龙向传统回归的追求,后者认为王安忆《考工记》表述了另样的城市稗史与人情世界,建构起了自己的世情美学。王本朝的文章勾画了钱玄同从复古到反复古的思想轨迹,刘新林通过《废名小说选》的编选呈现出废名晚年作为文艺“志愿兵”和文学家两种形象的交织,均再现了历史的复杂性。

“影响史研究”栏目的两篇文章作为关联性、实证性的研究,在视野、方法上均有称道之处。洪子诚考察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臭虫》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尤其是与田汉、孟京辉剧作之间的关连,为研究外国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范例。子安加余子的文章把握了周作人民俗学的另一脉思想资源,提醒我们注意周作人知识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朝鲜作为中介物的作用。

黄发有指出了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突破的方向,郭冰茹的文章把“叙事文学”作为认识文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和研究方法,重新认识近年来年文学创作中文体融合的现象。这两篇文章对文学期刊研究和创作实践、理论批评均不无启发。张晓琴、张蕾、刘阳扬均通过代表性的作品来呈现文学史的重要问题。张晓琴的文章指出了“70后”的小说在历史中进行溯源的共同路径,张蕾对中国现代小说抒情传统的开端提出了新的观点,刘阳扬的文章呈现了《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前后科幻文学的生态。

潘建伟对后期陈三立诗学的现代观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新旧诗学之间的关系,朱钦运的文章则从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分析了诗歌“新”与“旧”之间的另一种纠葛。

“史料研究”“书评”和“会议综述”的三篇文章都和“历史”有关,涉及史料考证、文学史的研究路径、“历史化”的方法和实践等问题,均可一读,也期待学术界对这些问题有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猜你喜欢
张蕾李佩甫文学期刊
每天吃出一道彩虹
美味午餐搭配四则
My Dream Life
河南文学期刊社长(主编)座谈会在开封举行
张蕾作品
浅析《生命册》中被压抑的性
论李佩甫小说人物形象与神话原型
李佩甫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城市批判的多重向度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