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禄荣,李 康,武晓彬,周文波,李秋华*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1]。Ⅰ、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Ⅲb、Ⅳ期主要采用放疗、化疗、生物反应调节剂和生物治疗、中药和支持疗法[2-3]。长期以来,中药作为防治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4-7]。本研究选择8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讨保肺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减毒和协同作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该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61.3岁,病程(4.6±2.6)个月。其中Ⅲb期35例,Ⅳ期5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9.7岁,病程(4.8±2.7)个月。其中Ⅲb期33例,Ⅳ期7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肺癌分期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的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一线化疗4~6个周期,以评估进入SD以上维持期的患者,并在化疗结束后2个月内入组;③一线化疗周期后无须化疗维持治疗或不同意化疗维持及靶向维持患者;④ECOG评分:0~2分,KPS≥70分;⑤预计生存期≥6个月;⑥年龄18~75岁;⑦血常规、肝肾生化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⑧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情况良好。
1.3 排除标准 ①未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③严重器质性病变,不能耐受化疗;④接受靶向治疗或放疗的患者;⑤脑转移的患者;⑥正在其他临床试验中;⑦长期应用其他中药抗肿瘤药物的患者。
1.4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8]:参见中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经明确的X线光片、CT支气管纤维镜及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诊断标准[9]: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紫杉醇+卡铂方案[10]:第1天 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顺铂 25 mg/m2,3 h 内滴注完成,21~28 d 为1 个化疗周期。
1.5.2 治疗组:保肺膏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其中“保肺膏”由沙参300 g、天冬200 g、麦冬200 g、五味子100 g、生薏苡仁200 g、山慈菇200 g、泽漆200 g、漏芦200 g、龙葵200 g、金荞麦200 g、半枝莲200 g、白花蛇舌草200 g、桔梗100 g、生黄芪300 g、桑椹200 g、太子参200 g、补骨脂200 g、皂刺300 g、夏枯草200 g、瓜蒌200 g、云苓200 g、浙贝200 g、刺五加200 g、生龙骨200 g、生牡蛎200 g、炒白术200 g、甘草100 g、猫爪草200 g、旱莲草200 g、百部200 g、制半夏100 g、黄精200 g、生地200 g、百合200 g、绞股蓝200 g、丹参150 g、仙鹤草200 g、壁虎60 g、莪术100 g、制僵蚕60 g、蜂房100 g、灵芝孢子粉30瓶42味中药组成,由辽宁省肿瘤医院制剂中心熬制成膏。
1.6 疗效判断
1.6.1 病灶的客观疗效标准 参照WHO提出的实体肿瘤客观评价标准[11],判断治疗效果。①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②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的直径相乘的值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③好转(MR):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的直径相乘的值减少了25%,但小于50%,没有出现新的病变;④病变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的直径相乘的值增加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变;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好转。
1.6.2 生存质量标准评价 采用“临床证候疗效评定评分[12]”和“karnofsky(KP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①临床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综合征评分下降超过2/3,代表显著改善;评分下降1/3~2/3为部分改善;如果积分值没有减少或减少小于1/3,为无改善。②KPS评分比较:以卡氏评分积分标准为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计分;治疗前分数增加10分以上,增加 0~10分稳定。③体重: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体重增加或减少超过1 kg,如果“增加”或“减少”小于1 kg,则“稳定”。④生活质量评定标准:美国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L 4.0版)用于评估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3]。
2.1 两组病灶客观疗效比较 治疗组:CR+PR+MR共25例,总缓解率为62.5%;对照组:CR+PR+MR共15例,总缓解率为37.5%。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灶的客观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 卡氏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KPS评分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2.5% vs.72.5%,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重增加及稳定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患者生理状况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5。
表3 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体重变化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祖国医学认为,肺癌属“积证”以及“息贲”等范畴,主要影响人的呼吸功能。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肺气不利,宣降失宜,津液输布不利,痰液积聚,气滞血瘀,多为本虚标实。晚期肺癌则是正虚邪实。
目前,化疗仍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14]。我们应用中药配合化疗,以减毒增效,扶正祛邪并举[15],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配合应用中医药方剂干预治疗,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缓解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病灶稳定率的作用[16-18]。有报道,长期中医药干预治疗103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期,并且有助于稳定肿瘤的病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9]。还有学者对于临床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或者中药注射液等,均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的保肺膏扶正祛邪、调理肺脾气机的功效显著,在治疗肺癌中,可减轻肺癌化疗中的不良反应。保肺膏是根据祖国医学中扶正祛邪的原理,采用沙参、天冬、麦冬、五味子、灵芝、熟地黄、薏米、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茯苓、龙葵、生黄芪等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益气滋阴、扶正祛邪、软坚散结的作用。
方中沙参、天冬、麦冬、太子参、五味子、黄精、桑椹、生地、百合、百部养阴益气,灵芝补气养血,皂刺、莪术、夏枯草、壁虎散结软坚,丹参、仙鹤草活血止血,桔梗、泽漆、漏芦、瓜蒌、生薏苡仁、制半夏、山慈菇、浙贝、制僵蚕、蜂房、猫爪草宣肺祛痰、散结化痰,生龙骨、生牡蛎潜阳安神,龙葵、金荞麦清热解毒,炒白术、云苓健脾益气,薏米健脾化湿,刺五加、熟地黄、旱莲草、绞股蓝滋阴补肾益脾,补骨脂补益脾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起到扶正祛邪、补肾滋阴、益气健脾,软坚散结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近期疗效上,治疗组总缓解率为62.5%,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比较上,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体重增加例数亦多于对照组。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在生理状况评分上,两组积分均有所减少,但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状况板块、社会家庭板块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略有减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保肺膏临床疗效可靠,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扶正抗癌的纯中药制剂。
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更好、更新的治疗方法,从过去单纯的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及中成药注射液等,到现在膏方以及中医外治法,例如针灸、导引按摩、藤疗、外敷等,治疗手段逐渐多样化,如何选择用药以及如何探索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交叉点,更好地融合各种治疗手段、方案,使得能够将目前临床已经证实的具有减毒增效的方案的临床疗效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并且能够更有效地监控其安全性,还需要循证医学的进一步研究,如何将中医药减毒增效作用推广应用,实现整体化、适应多种化疗方案,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另外,相关的观察和评测指标也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