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希,王红梅,邱 峰,单雪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重庆 4000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治疗药物包括甲钴胺、肌醇、神经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1、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等,各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所差异[1]。近年来,随着抗氧化剂硫辛酸的治疗效果逐渐得到认可,临床上采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国内外针对两者联合治疗DPN疗效的系统评价仍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荟萃分析(Meta分析),系统评价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学依据。
1.1.1 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无论是否使用盲法。
1.1.2 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发生周围神经病变。
1.1.3 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
1.1.4 结局指标:(1)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腱、膝反射明显好转或基本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NCV)增加≥5 cm/s;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NCV增加<5 cm/s;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腱、膝反射无好转,NCV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2)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MNCV)、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SNCV)和药品不良反应。
1.1.5 排除标准:非RCT;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及综述;非静脉途径给药的研究;疗程<2周及>4周的研究;使用了扩张血管或改善循环等其他药物的研究;重复发表的文献。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收集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9月。中文检索词为“α-硫辛酸”“甲钴胺”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英文检索词为“α-lipoic acid or thioctic acid”“mecobalamin or methylcobalamin”和“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or DPN”。
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和资料(包括文献基本信息、研究对象信息、干预措施和评价指标等),完成后交叉核对和讨论。采用常用的Jadad量表[2]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该量表按照研究是否为RCT及其随机方法、是否为盲法以及是否报告研究对象脱落来评分,三者均符合各加1分;若随机方法正确、盲法有详细表述且描述正确再分别加1分,最高分5分;总分1~2分为低质量研究,3~5分为高质量研究。
采用Cochrane Library网站提供的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MD)表示,区间估计采用95%置信区间(CI)。采用卡方检验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5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以森林图表示,可能的发表偏倚用倒漏斗图描述。
初检出文献1 570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338篇,万方数据库篇53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377篇,维普数据库288篇,英文数据库共34篇。排除重复文献后,保留文献594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后,排除综述、非临床试验研究及其他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保留文献142篇。阅读全文,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排除非随机研究22篇,研究对象不符合要求、非甲钴胺为对照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等干预措施不符合的文献59篇,排除结局指标不符合的文献31篇,排除数据不完整或未提供相关数据的文献12篇,最终纳入文献18篇[3-20]。
18篇文献[3-20]共涉及1 72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867例,对照组患者861例;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0.5或1.0 mg,静脉注射,1日1次;观察组者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均在2~4周范围内,见表1。18篇文献均为RCT,其中,2篇文献[12,17]报告了随机分组的具体操作和方法,其余文献均未具体描述随机分组方法;所有文献均未提出是否采用盲法,均未报告病例失访、退出情况。因此,2篇文献[12,17]评分为2分,其余文献评分均为1分,纳入文献整体质量不高。
2.3.1 总有效率:18篇文献[3-20]均报告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共1 728例患者。经异质性检验,各研究结果无异质性(P=0.99,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3,95%CI=3.36~5.85,P<0.000 01),见图1。根据疗程进行亚组分析,不同疗程亚组(2、3和4周)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见表2。根据甲钴胺剂量进行亚组分析,两个剂量亚组(0.5、1.0 mg)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见表3。
2.3.2 NCV:(1)11篇文献[3,5,9-13,15,17-18,20]报告了治疗前后腓总神经MNCV测定结果,各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I2=95%,P<0.000 01),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MNCV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75,95%CI=3.47~8.03,P<0.000 01),见图2。(2)3篇文献[10-11,18]报告了治疗前后腓浅神经SNCV测定结果,各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I2=95%,P<0.000 01),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浅神经SNCV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87,95%CI=0.45~9.82,P=0.03<0.05),见图3。
2.3.3 安全性:18篇文献中,5篇文献[8-10,15-16]详细描述了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头痛2例,恶心1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硫辛酸输注时局部疼痛2例,输注时局部疼痛3例(未写明输注何种药品),头痛1例,皮疹1例,恶心1例,头晕1例;5篇文献[4,6,13,17,20]记录研究中均未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其他文献未提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总有效率的OR绘制倒漏斗图,结果显示,倒漏斗图对称性较好,提示分析结果无较大偏倚,见图4。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注:①总有效率;②腓总神经MNCV;③腓浅神经SNCV
Note:①total efficiency; ②MNCV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③SNCV of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图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1 Meta analysis forest plot for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的不同疗程亚组Meta分析结果Tab 2 Sub-group meta-analysis results of different courses of treatment for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的甲钴胺不同剂量亚组Meta分析结果Tab 3 Sub-group meta-analysis results for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ifferent dose of mecobalamin between two groups
图2 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NCV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2 Meta analysis forest plot for comparison of MNCV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between two groups
图3 两组患者腓浅神经SNCV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3 Meta analysis forest plot for comparison of SNCV of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between two groups
图4 总有效率的倒漏斗图Fig 4 Funnel plot of total efficiency
本研究系统评价了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比单独使用甲钴胺治疗DPN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1 7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腓总神经MNCV、腓浅神经SNCV在肌电图测定中的敏感度相对较高,能更好地反映NCV的变化及干预措施对DPN的治疗效果[21-22]。因此,本研究选取腓总神经MNCV、腓浅神经SNCV作为次要疗效评定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改善腓总神经MNCV、腓浅神经SNCV的效果更佳。总体而言,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在改善DPN的疗效方面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
α-硫辛酸与甲钴胺的药理作用不同,前者主要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发挥作用,后者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内多种物质的代谢合成而改善神经传导,两者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效目的,可更好地缓解和改善DPN的症状,此点可合理解释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同时,本系统评价结果也为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学依据。
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个别症状轻微的药品不良反应,但未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提示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均较好。
最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虽均为RCT,但数量不多,大部分文献纳入的病例数较少,且文献质量整体不佳,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存在偏倚可能。为得到更高质量、更可靠的Meta分析结果,今后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和大样本的R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