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基于数字化课堂的高中数学微课的教学应用策略和效果评估的视角出发,以数字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微课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微课;高中数学
一、 課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课堂也越来越普及,很多一线的教师都进行着数字化的教学。而微课随着时代的潮流应运而生,微课是指按照最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或梳理学习方法为目的,以短小(5分钟左右)的视频为主要媒体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习得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自我解决提供必要的帮助。
2017年11月,我校承担了“甘肃省陇原名师工作室高中数学主题研修活动”,我非常荣幸的承担了一节示范课《导数的应用》,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微课和学生一起回忆了导数的概念和性质,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让学生梳理了导数知识,课后反响很好,也带给我很多思考。数字化课堂也是越来越普及,我们为什么不把“数字化课堂”和“微课”联系在一起呢?说不定还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呢。
二、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意义以及课题研究价值
本课题核心概念中关键词是:数字化、微课、高中数学。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简单的说,数字化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室、电脑等现代化多媒体载体进行的教学。
以“微课”为检索词,经检索共查到文献876篇,有36%的文章写了有关微课的概念以及内涵,有24%的文章写了学科应用。说明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微课概念本身,只是研究理论方面,对数字化课堂背景下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还是很少。所以对微课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数字化课堂背景下的研究,空间还很大,我们还肩负着重大使命。
三、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以数字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微课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研究内容有:(1)基于数字化课堂的微课制作的基本方法及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2)基于数字化课堂的微课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3)基于数字化课堂的微课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4)基于数字化课堂如何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堂,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实用的平台。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数字化课堂已经越来越普及,那如果我们把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重点模块必修+选修(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排列组合等)知识的学习情况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做研究与假设,再利用现代手段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学就能找到相应的微课,又不耽误太多的时间,又解决了问题,何乐而不为?在数字化时代,让微课活跃在课堂外,也让微课活跃在课堂中,让学生乐学,会学!这就是本课题研究假设之所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那么在现代的数字化课堂引入微课,不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吗?不就是真正的朝着有效教学努力吗?所以本课题拟通过“数字化课堂微课的应用”的设计实施以及应用与效果评价,力争让老师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从而整理出一套高中数学微课集,可以包含“情景引入微课”“导学微课”“重难点微课”“答疑型微课”“习题微课”等。这也就是本课题的创新点。
四、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基于对数字化课堂和高中数学微课的相关性思考,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先从“文献研究”开始,通过查阅与微课相关的文献资料,探讨相关理论。其次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前后的详细资料。紧接着制定出相应的应用实践的规划和方案。进入到“具体实施”过程,“微课”如何走进数字化课堂?没有使用微课和使用了微课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等等。这其中“方法构建”要贯穿始终,形成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最后“推广应用”,在实践应用中提升理论,形成理论性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这是最终的目标。
研究方法:(1)文献法:参考有关微课,探索尝试制作微课,针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和研究,得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2)行动研究法:围绕微课和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规划研究方向,以数字化课堂教学为抓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观察、研究、反思、总结,得出切实可行的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服务。(3)问卷调查法: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对哪些知识点通过微课更容易接受,知道什么样的微课展示形式更受学生欢迎,积极改进微课的制作和展示形式,最终对效果进行合理评估。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以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为自变量,以“点对点型微课”为因变量,实际教学需求为控制变量。同时课题组要善于从微课的实践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反过来形成更加成熟的教学策略,不仅关注实际过程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完成相应的理论生成。
参考文献: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赵乐,马玉慧.微课研究综述——基于CNKI(2011-2015)的文献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5(10):3-6.
作者简介:
卢会玉,高级教师,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