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对比分析

2019-05-21 02:1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角肌二头肌骨板

(郑州市骨科医院综合内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肱骨干骨折属于较为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大约占全身骨折的4%~5%[1]。临床上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术式有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及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两种。本文对两种术式的优点及缺点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99例。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切开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8~73(48.33±6.41)岁。微创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7~72(49.06±7.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平卧位,全身麻醉,保持肩关节外展45°左右,肘关节前屈75°左右,前臂呈旋后位。切开组采用ORIF,采取前外侧入路方式,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减少周围软组织的破坏,根据骨折复位原则,将肱骨骨折部位复位,进行内固定。微创组采用MIPO,采取近远侧切口,在肱骨近侧采取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方式,找到三角肌与肱二头肌的肌间隙,充分剥离周围组织,显露出肱骨大结节嵴直至肱骨前缘;在肱骨远侧采取肱骨前侧入路,在肱二头肌与肱肌的间隙,充分牵拉肱二头肌,在中、外1/3的交界处切开肱肌,避免损害桡神经,将肱骨远端暴露在术野范围内。在C臂机的透视下复位骨折部位,从近侧窗至远侧窗用以接骨板手持导引器建立肱肌下骨膜外隧道,从肱骨干前外侧部将接骨板植入,缝合切口,结束手术。两组术后随访12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DASH上肢功能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周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

2 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切开组,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注:与切开组比较,*P<0.05

2.2DASH评分比较 微创组:术前为(61.37±8.16)分,术后为(17.06±3.82)分;切开组:术前为(62.71±9.10)分,术后为(25.77±4.67)分。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DASH评分均有大幅降低(P<0.01),微创组降低幅度大于切开组(P<0.01)。

3 讨论

ORIF及MIPO是目前临床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术式。临床研究发现,ORIF的术野较大,对患者易造成较大损伤,而MIPO具有损伤小的特点,适用于长骨骨折。但上臂解剖学较为特殊,在肱骨干骨折中具有限制性[2]。因此,在临床探索一种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损伤小、并发症低、临床疗效好的术式至关重要。

传统ORIF治疗肱骨干骨折,需要对骨折部位解剖出较大的术野,对周围的软组织充分剥离,然后进行复位操作,在进行骨折复位后置入接骨板会导致复位的丢失,此时需要术者再次进行复位,因此延长了手术时间,且手术切口较大,对周围的软组织创伤较大,导致出血量增加。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需行2个切口,其中在行近侧切口中,在肱二头肌肌间隙、三头肌与胸大肌肌间隙处将肱骨的近侧段显露出来,这样减少对周围肌群的损伤,另外从近端到远端建立隧道,对三角肌前止点少部分剥离,不仅能够保证接骨板的顺利植入,且能够减少对三角肌止点的破坏,维持上肢功能。因此,具有较小的手术术野,且能够很好保护骨折周围的血管及组织,另外通过保持骨折近端的准确对线[3],将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复位,最后置入接骨板,可以避免复位的再次发生,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发现,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大小均低于切开组,说明MIPO损伤性小。另外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发现,微创组显著低于切开组;微创组DASH评分低于切开组。

综上,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效果良好,并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出血量少及切口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三角肌二头肌骨板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
打招呼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