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树军 李玉山 李 岩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作为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部位,肱骨近端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为了加快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必须及早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为传统治疗方式,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以及牵拉,会产生较大创伤,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经三角肌入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以及微创等特点[1],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移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纳入标准如下:病情均经X线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龄不低于60周岁;患者骨密度值低于-2.5。排除标准如下:未出现骨折移位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的患者[2]。入选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36)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89周岁,平均(74.3±5.4)岁,对照组(n=36)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60-87周岁,平均(75.2±5.2)岁。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分组后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麻醉成功后在其肩锁关节前上方做切口并沿锁骨延伸至内侧,之后沿三角肌延伸至远端,找到胸大肌三角肌肌间隙,使头静脉得到充分暴露,靠近起点时将三角肌切断,使骨折断端部位得到充分显露后进行复位,然后采取固定措施[3]。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三角肌入路,术前对腋神经走行等进行标记,麻醉成功后于患者肩峰外侧缘做手术切口,沿三角肌延伸至远端,将皮肤、皮下组织与深筋膜依次切开,钝性分离三角肌前中肌束间间隙,使腋神经与伴行血管束得到充分显露后剥离骨膜。使用橡皮条提起骨膜以便插入钢板,应用间接复位法复位骨折,将1-2枚克氏针钻入肱骨,对肱骨头移位进行纠正并选取长度适宜钢板并紧贴骨膜置入,取得理想的复位效果后将螺钉置入,应用Mippo技术锁定远端,将大结节缝线固定于钢板上并对肩袖进行检查和修复,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后放置负压引流并将切口关闭[4]。
3 观察指标: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和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更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2组患者各项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9%,共计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5%,共计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对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生率,为了取得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移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多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为传统钢板植入方式,由于需要广泛牵拉和剥离软组织,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不但会加大手术治疗风险,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康复效果[5]。经三角肌入路能够使患者肱骨移位大小结节以及干骺端得到直接显露,可减轻患者软组织受损,同时还能够使旋肱前血管与升支损伤风险得到明显降低,有助于保护骨折端血供[6]。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切口长度较大,进行钢板植入时需要对三角肌止点进行部分剥离,还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导致邻近骨折局部小血管以及旋肱前动脉受损并导致三角肌以及肱骨头血运受到破坏[7]。
此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更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2组患者各项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5%,对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神经分布于三角肌中后部位且有较多分支,腋神经在三角肌中间束以及前束走行时为独立主干,手术进行过程中经此间隙使肱骨近端得到显露时仅需采取该处腋神经分支保护措施即能够防止腋神经受损。经三角肌入路需要依靠间接复位技巧进行骨折复位,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能够使术野得到充分暴露,可在术者直视状态下复位,因此经三角肌入路适宜于简单骨折复位,复杂骨复位应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8]。
综上所述,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经三角肌入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进而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术者应该根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