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锋, 任 杰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543)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采用硫酸锌溶液湿法炼锌,选用MnO2做氧化剂除去硫酸锌浸出液中Fe,将Mn2+留在系统中[1]。在正常的生产中,湿法系统中含Mn2+离子浓度为10~12 g/L,此时在电解过程中在阳极板上电极出致密的MnO2薄膜层,有效地起到保护阳极板的作用[2],从而抑制阴极锌含铅超标。但有时候,因为一些技术操作及其他原因,导致Mn2+离子升高,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焙砂残硫较高时,MnO2使用量大增,使系统的Mn2+离子浓度在短时间内升至20 g/L左右,电解时,产生大量的阳极泥,造成电解清槽工作量增大,剥离阳极泥会使阳极板受到损害,电解液含铅升高,以至阴极锌含铅升高[3]。同时造成电耗增大,电流效率降低,与正常生产时相比,电流效率下降3%~4%,对生产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因此,维持系统中Mn2+离子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对现场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几种传统的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锰方法来看[4-5]:漂白粉和次氯酸钠两种氧化法会将Cl-离子带入系统中,对设备危害较大;采用电解法在公司系统内实施较为困难,高锰酸钾价格较贵;用过硫酸铵除锰时,加入的铵、钠离子,可以作为沉矾的配位剂,不会引入对生产有害的杂质,而且过量的过硫酸铵在液体中分解放出氧气,不会对净化造成影响。所以,本文重点考察过硫酸铵对除锰的效果。
1)实验原理。过硫酸铵为强氧化剂,在中性溶液中,能将Mn2+离子氧化成MnO2沉淀。其反应方程式见式(1)~(3)。
(1)
(2)
2H2SO4+(NH4)2SO4
(3)
2)实验方法。取中上清500 mL,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加入一定量的过硫酸铵反应,同时滴加碳酸钠溶液来调节酸度,反应结束后过滤,测后液含锰离子浓度。
通过实验,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酸度等条件对除锰的影响。
2.2.1 反应时间对除锰的影响
反应温度90 ℃,保持pH=5.2~5.4,过硫酸铵加入量120%,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对除锰的影响,实验数据见表1。
表1 应时间对除锰的影响 g/L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溶液中锰离子逐渐下降,但大部分锰离子在1 h内已经沉淀。
2.2.2 反应温度对除锰率的影响
保持pH=5.2~5.4,过硫酸铵加入量120%,反应时间3 h,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对除锰的影响,实验数据见表2。
表2 反应温度对除锰的影响 g/L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中锰离子逐渐下降,因此除锰最佳温度控制在90 ℃以上。
2.2.3 酸度对除锰的影响
反应温度90 ℃,过硫酸铵加入量120%,反应3 h后,考察不同酸度对除锰的影响,实验数据见表3。
表3 酸度对除锰的影响 g/L
从表3可以看出,保持pH=5.2~5.4,对溶液除锰有一定好处,与反应动力学原理相符合,后液含锰约降低一倍,但相差不是很大,为了对下一步的溶液净化产生影响,应对pH值进行控制。
2.2.4 最优条件平行试验
反应条件按照:反应温度90 ℃,过硫酸铵加入量120%,加入碳酸钠保持pH=5.2~5.4,反应3 h后,进行压滤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平行试验 g/L
备注:序号1#~3#为平行试验。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除锰氯高达95%以上,效果比较理想。
取中上清750 L,加入1 000 L反应槽中,按照小试最优条件:反应温度90 ℃,过硫酸铵加入量120%,加入碳酸钠保持pH=5.2~5.4,反应3 h后,压滤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中试除锰数据 g/L
注:序号1#~3#为平行试验。
从表5发现,试验除锰氯高达95%以上,效果比较理想。
取中上清45 m3,加入50 m3反应槽中,按照小试最优条件:反应温度90 ℃,过硫酸铵加入量120%,加入碳酸钠保持pH=5.2~5.4,反应3 h后,压滤分析,其结果见表6。
表6 工业化除锰数据 g/L
注: 1#、2#为平行试验。
从表6发现,试验除锰氯高达96%以上,效果较为理想。
在采用硫酸锌溶液湿法炼锌工艺中,采用过硫酸铵在中上清中除锰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 ℃,过硫酸铵加入量120%,加入碳酸钠保持pH=5.2~5.4,反应3 h后,后液含锰可达0.45 g/L,除锰率达95%以上。
由于公司为20万t/a电锌湿法系统,总体积约有6万m3,用此方法除锰,除锰时新增设备较大,成本较高,因此结合现场提出以下建议。
1)除去2万m3液体中的锰离子,就可以使锰离子下降到理想浓度,但要注意与未除锰液混匀; 因为在1 h后,除锰后液即可降至3.03 g/L,大部分锰离子已经沉淀,建议反应时间缩短至1 h。
2)同时建议在焙砂残硫偏高、二氧化锰使用量增加时,用过硫酸铵代替部分二氧化锰,有效避免系统锰离子急剧升高,对生产系统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