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岚
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让学生融入有意义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整的项目教学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
《中小学劳动技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指出:劳动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主要以项目引领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需求、设计、制作、评价等技术学习活动过程。这些技术学习活动过程主要涵盖了材料、工具、设计、加工、制作、评价、交流等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由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加工与制作、评价与改进等技术活动组成。这既是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项目教学的一般流程或环节,也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科项目教学为依据,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初中六年级“创意香袋的制作”一课的教学实践,具体论述如何运用学科项目教学来开展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活动。
“创意香袋的制作”是沪科教版《劳动技术》六年级第4单元“布艺”中的拓展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布料的特性与用途、手缝的基本技能、布艺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布艺缝纫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加工技能,并进行了缝餐巾、做沙包的技能体验。“创意香袋的制作”是在学生学习了这两个内容后安排的技能体验,其内容分为2课时:第1课时要求学生在了解香袋造型的基础上设计创意香袋草图;第2课时要求学生知道香袋制作的一般流程并完成创意香袋的制作,也就是下文教学设计对应的课时。
六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布艺作品,也了解布艺作品对生活与环境有很好的装饰作用,但对于布料的特性与用途、手工缝纫的基本技能、布艺作品设计的一般方法等还不甚了解。从技术学习的角度上看,大多数学生都缺少手工缝纫方面的生活经验,他们喜欢动手实践,积极性很高,但是缺乏耐心、细心。男生往往对此项目兴趣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进行兴趣的激发和有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沙包、创意香袋等技能体验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技术意识和流程概念的习得。
在日常的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虽然每个项目所属的技术类别不尽相同,但其项目教学的主要内容特征基本吻合。因此,劳动技术学科项目教学的一般流程可归纳为: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加工与制作—评价与改进。一堂劳动技术课可安排一个或多个技术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基于流程,结合本节课所涉及的技术活动,笔者设计了“创意香袋的制作”一课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创意香袋的制作”一课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交流完善
活动一:交流完善设计图
在整堂课的开始部分,教师首先播放歌曲《端阳》,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可以从歌词中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接着学生交流完善设计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改进的要求去交流,知道改进在哪里、为什么这样改,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设计的创意香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设计意图,及时根据交流结果调整设计草图,笔者设计了表1。
【设计意图】传统劳动技术课堂的确定项目任务阶段大多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被动接受”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际需求,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学科项目教学中“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环节就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项目任务、构思设计的实践活动。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指向明确的互动交流,循序渐进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挖掘学生对身边美好事物的热爱,从讨论交流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表1 创意香袋构思方案设计
2. 分析讨论,明确流程
活动二:认识制作环节,明确制作流程
创意香袋的制作流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自主得出制作环节,建立流程概念是学习时的关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制作布艺作品我们一般有哪些环节?”学生因为之前有过制作小沙包的体验,所以能大致说出几个基本环节。如果有没有说到的,教师会请学生观察香袋的实物,启发学生结合香袋的作用继续思考,总结得出香袋的制作环节。接着教师将标有各个制作环节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流程。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先假设出制作流程,通过班级交流不同流程方案,小组之间相互质疑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结果,予以肯定或者纠错,最后得出香袋制作的流程。
活动三:归纳制作要点
在讲解与香袋制作各个环节相对应的制作要点时,教师采用的主要是交流和归纳的方法。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挂线与袋身的连接,所以在讲解这部分制作要点时,教师设计了实物对比纠错、微视频演示两个环节。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应让学生直观明白如何进行连接。教师首先出示了两个用不同针法封口的香袋实物,请学生观察比较两个挂线的牢固度。学生通过实物比较后得出结论,教师再播放挂线与香袋连接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如何做到牢固连接挂线与袋身。
【设计意图】学科项目教学中“加工与制作”环节建立在“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等已开展的基础上。学生在作品加工制作时,必须进行工艺流程的规划,并要求按照合理的流程进行作品制作。通过活动二的开展,学生对流程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在理解制作流程的基础上完成作品,突出了流程教学在技术操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促进技术素养的提升。而活动三通过实物对比纠错、微视频演示的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袋身与挂线连接方法的学习,有效突破难点,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了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质量意识。
3. 制作体验,加工创新
活动四:创意香袋的制作
“创意香袋的制作”体现在“创意”两字上的除了作品本身使用的材料用不织布替代传统的丝绸布以外,更是体现在造型设计与挂线处理上面。造型的设计在本节课前已经完成,这节课主要是挂线的创意设计。首先在材料上学生就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一般的丝、棉、尼龙线,或者当下比较流行的“玻璃丝”。挂线的设计可以是结合学习第二单元“绳结工艺”编织的各种中国结,或者是用“玻璃丝”编织的创意结。学生可以根据不同造型的创意香袋,选择不同颜色的不织布,用各色彩线缝制,最后配以不同材料、不同结形的挂线,完成整个作品。
【设计意图】目前的劳动技术课堂往往是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制作要求完成作品,忽略或轻视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技能上得到了锻炼,但失去了创新性。学科项目教学中“加工与制作”环节是学生通过项目活动的加工制作促进技术操作和技术素养同步发展,以此提高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本节课中,学生不再是以往“按照教师要求做”,而是将布艺与绳结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有效衔接,融入了自身的创意设计,最终每个学生完成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都是能够体现自身创意的作品。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习得技能的途径,更是每个学生发挥个性、彰显特点的舞台。
4.展示交流,过程评价
活动五:评价交流
在“创意香袋的制作”一课的作品展示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如“香袋造型的设计考虑了哪些方面?”“创意香袋设计是否有过改进,为什么?”“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针法?”“为什么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品?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启发学生从畅谈自己的需求构思到改进设计方案,再到作品的加工制作,每个环节都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在作品制作者展示完作品后,教师提问其他学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解决他的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交流,给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为了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促进技术反思,便于作品的改进,笔者设计了表2和表3,既关注了作品的完成质量,又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下亮点,通过教师寄语,诸如“你进步了!”“你真棒!”“这是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作品!”“期待你更好的表现”等,激发学生参与情感,挖掘学生发展潜能,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设计意图】“评价与改进”是学科项目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技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重视个性的形成。因此,评价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成果,而要涵盖需求、设计、制作等多个项目环节的活动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师既能了解学生技术学习的发展状况,不断调控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又能对一个项目结束后的教学或学习结果进行评定,为调整后面的教学指明方向。
学科项目教学是开展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以流程中的环节为要素,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设计方法与实施路径,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应基于学科项目教学的一般环节,设计出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流程,将项目活动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容易完成的“小活动”,通过这些“小活动”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项目活动的实际要求灵活掌握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相应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从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到通过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学科项目教学是通过各个环节的实施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循序渐进完成项目任
务,并获得技术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技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节课中,教师基于学科项目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流程设计,通过创设情境、交流完善、分析讨论、制作体验、展示评价各个环节的落实,有效解决了在以往课堂中多以教师的讲授、示范,学生听讲、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创意香袋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技能思维明显优化,流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更加乐于表达,善于交流,敢于质疑。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作品的完成率,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作品的创意性。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造型别致、美观实用。一个班级中,学生设计的作品造型基本没有重复,真正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性。
表2 “创意香袋的制作”过程评价表
表3 “创意香袋的制作”总体评价表
总之,在基于学科项目教学的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由知识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转变;另一方面,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产生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