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红
月经后期又被称为“月经落后”、“经行落后”等, 其主要是指4~5个月行经1次或月经周期延迟7 d及以上[1]。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较大、服用激素类药物及摄入生冷饮食过多等均为其致病因素, 现阶段已经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基本疾病之一。若发病后未予有效治疗可诱发闭经、不孕、卵巢早衰等严重病症。故本研究主要探讨温经摄血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予以治疗的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59例, 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30例)与参照组(29例)。联合组患者年龄19~42岁, 平均年龄(30.50±11.50)岁;病程3个月~6年, 平均病程(2.72±2.55)。参照组患者年龄 17~45岁, 平均年龄(30.73±11.91)岁;病程4个月~5年, 平均病程(2.64±2.46);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联合组予以温经摄血汤联合隔姜灸治疗。温经摄血汤:应用酒白芍、熟地黄各30 g, 炒白术、酒川芎各15 g,五味子、肉桂各 3 g, 续断 9 g, 柴胡 6 g, 400 ml/d, 早、晚各200 ml, 自月经周期第7天开始口服温经摄血汤, 服用至月经来潮为1个疗程, 月经来潮期间避免服用, 所有患者连续服用4个周期。隔姜灸方式如下:行仰卧位, 选择患者双侧天枢穴及关元穴, 使用厚度为8 mm、直径为3 cm的鲜生姜片,并在其中扎孔数个, 将其置于天枢穴及关元穴上, 同时点燃艾柱予以熏烤, 直至患者局部皮肤发红呈湿润状态为止[2]。3次/周, 需注意经期停用, 同温经摄血汤治疗4个月经周期。参照组单纯使用隔姜灸治疗, 方式同联合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症状(月经量、色、质, 月经周期、小腹隐痛及腰酸无力等)积分情况。治疗效果判定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级,其中患者经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及血块、小腹隐痛等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月经周期延迟时间<7 d, 血块、小腹隐痛等症状显著改善为好转;患者经治疗后月经周期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患者中, 显效14例、好转16例、无效0例, 总有效30例, 总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患者中, 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8例, 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2.41%;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574,P=0.002<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 联合组患者月经量、色、质为(4.33±1.01)分、月经周期为(4.08±1.51)分、小腹隐痛为(2.24±0.64)分、腰酸无力为(1.99±0.84)分, 参照组患者月经量、色、质为(4.27±1.02)分、月经周期为(4.07±1.49)分、小腹隐痛为(2.21±0.62)分、腰酸无力为(1.97±0.83)分,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患者月经量、色、质为(0.87±1.49)分、月经周期为(0.78±1.50)分、小腹隐痛为(0.61±0.81)分、腰酸无力为(0.38±0.75)分, 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34±1.54)、(3.46±1.67)、(2.07±0.42)、(1.84±0.83)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医认为月经的出现与气血、脏腑、天葵、经络、肾、脾、肝等存在密切关联。生化不足、阳气不足为虚寒型月经后期主要诱发因素, 应以补冲调经、温肾壮阳为主要治疗方式[3]。本研究中选用双侧天枢穴及关元穴进行隔姜灸方式治疗, 天枢穴属于大肠募穴、足阳明胃经穴, 在人体中为中点, 具有调理全身气机的作用。此穴位不但可以有效治疗女性疾病,同时可有效治疗其月经后期出现的系统性病症, 如小便清长、便溏等。关元穴属于任脉经穴, 处于交会穴与足三阴经的交汇处, 可对人体元气进行有效调节, 若患者气足则可自行调节其月经周期[4]。相关研究表明, 关元穴对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具有启动作用, 同时可对其内分泌失调功能进行改善, 且对子宫等靶器官产生直接作用[5,6]。生姜性温和, 含有多种挥发油及姜辣素, 若加以艾热可通过生姜纤维渗透至人体穴位, 同步通过神经传递作用对患者子宫产生热效应。合用上述方式可作用于肾、肝、脾三经等组织器官, 达到稳中补虚、调理冲任、散寒、健脾补肾、行气活血等作用。
本研究中患者服用温经摄血汤, 方中使用白芍、川芎、熟地黄、白术等中药材, 调理肝脏、脾肾;再辅以肉桂与五味子, 可调理心脏、肾脏、肝脏等, 同时肉桂具有调经化瘀的作用。温经摄血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可对患者机体气血平衡状态进行调节, 维持肾脏、冲任等功能正常, 后续可进一步保障月经周期趋于正常状态。本研究中,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574,P=0.002<0.05)。治疗前, 联合组患者月经量、色、质为(4.33±1.01)分、月经周期为(4.08±1.51)分、小腹隐痛为(2.24±0.64)分、腰酸无力为(1.99±0.84)分, 参照组患者月经量、色、质为(4.27±1.02)分、月经周期为(4.07±1.49)分、小腹隐痛为(2.21±0.62)分、腰酸无力为(1.97±0.83)分,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患者月经量、色、质为(0.87±1.49)分、月经周期为(0.78±1.50)分、小腹隐痛为(0.61±0.81)分、腰酸无力为(0.38±0.75)分, 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 (3.34±1.54)、(3.46±1.67)、(2.07±0.42)、(1.84±0.8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经摄血汤联合隔姜灸治疗相较于单纯使用隔姜灸治疗而言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 温经摄血汤联合隔姜灸应用于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 可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促进其月经周期及性状恢复正常, 可在临床中予以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