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均
类风湿关节炎(RA)常累及膝关节,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肿胀、疼痛, 僵硬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畸形,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手术方式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 尤其对于畸形患者,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治疗的效果更高, 有着极高的矫正作用[1]。虽然手术方法已经相当纯熟, 但是术后康复训练也是决定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作者对40例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大连市老年病医院就诊的80例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45.0±6.7)岁;平均病程(3.0±1.3)年;试验组中, 男21例;女19例;年龄40~66岁, 平均年龄(45.0±7.1)岁;平均病程(3.0±1.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入组患者均为例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 of Rheu-matology)相关诊断标准[2]。②经影像学证实为重度类风湿病情活动指数(DAS)≥3.2;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自愿参加康复训练。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其他疾病导致的膝关节受损, 如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肿瘤、关节结核等, ②依从性差、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主要分为3个阶段进行康复锻炼。第一阶段:主要进行消肿、止痛以及保证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主要有患肢抬起训练、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训练, 锻炼2次/d, 疗程为3 d;第二阶段:提高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主要以持续性被动活动(CPM)为主, 进行患侧等张肌力训练、负重训练、短距离行走训练, 2次/d, 术后第4天开始锻炼, 时间从第4天~2周;第三阶段:进行平衡力、步态训练、患侧肌力训练等, 对患者进行静蹲训练、单侧负重训练及上下楼梯行走等训练,2次/d, 时间为手术后的3~6周。
1.3.2 试验组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训练, 在手术结束后当天就进行患肢屈伸训练, 屈伸角度为0~30°[2], 使用冰袋对患者的膝关节继续冰敷, 同时医疗人员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 加快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 按摩的顺序为足跟远端向小腿方向按摩, 适当让患者自行运动踝关节以及趾关节, 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在手术后1 d开始进行,观察患侧肢体的血运情况, 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被动训练引导要在患者术后第1天进行, 注意训练前关闭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 利用屈曲对患者进行锻炼, 锻炼角度控制在30°以内, 术后第2天进行屈伸训练, 可以根据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直立锻炼以及行走锻炼[3], 之后进行更加复杂的锻炼,如坐位抱大腿、直立行走、抬臀锻炼, 频率在每5秒1次,15次/d, 术后2周进行进行抗阻锻炼, 可以将沙袋放于下肢上, 进行高抬腿动作, 患者拆线后即可进行自主行走训练。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变化情况。主要从僵硬和关节功能方面共24项内容进行评估,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恢复程度越好[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分别为(58.30±3.26)、(69.88±3.11)、(79.85±2.96)分 , 均高于对照组的 (30.26±3.02)、(59.36±3.22)、(65.74±3.45)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HS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HS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 40 28.66±2.11a 58.30±3.26b 69.88±3.11b 79.85±2.96b对照组 40 28.01±2.01 30.26±3.02 59.36±3.22 65.74±3.45 t 1.411 39.907 14.863 19.631 P>0.05 <0.05 <0.05 <0.05
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膝关节畸形,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其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4]。在临床上主要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治疗方法, 患者置换膝关节以后, 矫正了关节畸形, 改善了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是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5]。术后积极地进行康复锻炼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显示,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尽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6,7], 既可以避免血栓的发生, 又可以提高术后总有效率。积极的功能康复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患者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 提高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分别为 (58.30±3.26)、(69.88±3.11)、(79.85±2.96)分 , 均高于对照组的 (30.26±3.02)、(59.36±3.22)、(65.74±3.45)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康复训练对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重大,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升其生活质量, 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但是由于研究样本量过少, 观察指标比较单一,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希望广大同仁继续进行本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