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 李晓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伴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DR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1],在一些发达国家,DR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光眼、白内障,在近年已经逐渐成为临床主要致盲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内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中,DR发病率已经超过50%[2]。由此可见,DR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早期对DR作出诊断及预防成为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DR发生及发展与血清内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流动力学等有关,我们检测了DR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临床DR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3]:餐后2 h血糖≥11.1 mmol·L-1,空腹血糖≥7.0 mmol·L-1;(3)符合全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DR诊断标准[4];(4)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获伦理学委员会核实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2)入组资料不全者;(3)精神疾病者。
依据视网膜检查结果将176例(176眼)患者分为三组,无DR(non-DR,NDR)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6.32±11.05)岁,病程(7.15±3.05)a,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12±2.24)kg·m-2;非增生型DR(non-proliferative DR,NPDR)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54.88±11.50)岁,病程(7.41±3.16)a,BMI(24.23±2.32)kg·m-2;增生型DR(proliferative DR,PDR)组(66例66眼),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53.27±11.33)岁,病程(7.50±3.14)a,BMI(24.55±2.21)kg·m-2。纳入同期健康者共32名为对照组,男17名,女15名,年龄(53.60±11.24)岁,BMI(24.02±2.20)kg·m-2。4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受试者均取5 mL的空腹静脉血,3000 r·min-1离心,分离出血清并保存于-70 ℃,标本收集完成后统一采用ELISA试剂盒(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性。
所有受试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GE,型号:Vividi)检查眼底,超声探头频率为10~13 MHz,检查时取平卧位,闭上双眼,探头置于眼睑行水平扫描,在距离眼球壁1.0 cm处显示出CRA的血流柱,记录CRA的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并比较组间差异性。所有检测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予以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血清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NDR组、PDR组、NPDR组患者的血清中VEGF、bFGF、TNF-α、sVCAM-1、sICAM-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以上各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NDR组(t=4.412、6.127、5.538、4.915、5.576,均为P<0.05)和NPDR组(t=7.002、5.428、5.670、6.013、5.670,均为P<0.05);NPDR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NDR组(t=6.217、6.334、4.961、5.871、5.923,均为P<0.05)。见表1。
表1 NDR组、PDR组、NPDR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VEGF/μg·L-1bFGF/ng·L-1TNF-α/μg·L-1sVCAM-1/μg·L-1sICAM-1/ng·L-1NDR组42168.95±27.0438.94±11.676.53±2.07625.77±54.60251.34±31.54PDR组66378.21±50.8674.26±19.8820.77±3.561576.09±124.43537.49±52.61NPDR组68254.30±42.6655.47±13.7212.18±2.681260.93±65.74404.64±45.93对照组32150.60±12.7330.66±8.706.30±1.68568.91±51.02205.63±60.34F值20.63717.29322.63819.23724.059P值0.0020.0040.0000.0030.000
2.2 各组CRA血流动力学变化NDR组、PDR组、NPDR组患者CRA的Vmin、Vmax、Vmean、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Vmin、Vmax、Vmean及PI明显低于NDR(t=4.827、5.991、5.637、5.239,均为P<0.05)与NPDR组(t=5.203、5.336、6.214、7.032,均为P<0.05),RI则显著高于NDR(t=8.223,P<0.05)以及NPDR组(t=6.389,P<0.05);NPDR组Vmin、Vmax、Vmean及PI均明显低于NDR组(t=7.305、8.917、4.933、6.250,均为P<0.05),RI显著高于NDR组(t=9.214,P<0.05)。见表2。
表2 NDR组、PDR组、NPDR组与对照组CRA血流动力学比较
组别眼数Vmin/cm·s-1Vmax/cm·s-1PIRIVmean/cm·s-1NDR组423.84±0.968.22±1.641.04±0.150.45±0.106.88±1.13PDR组662.35±0.854.55±2.120.40±0.140.82±0.192.83±1.40NPDR组682.90±0.885.24±2.010.79±0.120.66±0.104.22±1.36对照组325.66±1.6313.66±1.971.35±0.400.34±0.089.66±1.84F值18.24119.38115.67917.60927.438P值0.0040.0010.0050.0030.000
临床研究证实,DR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5]。在NPDR,主要为DR Ⅰ~Ⅲ期,通过系统的综合性治疗,视网膜的改变能够逆转,一旦进入PDR阶段,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DR的防治以及早期诊断是极为重要的。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生长因子与之有密切关系[6]。在病理状态下,促血管生长因子与抑血管生长因子之间发生异常,导致血清VEGF、bFGF以及TNF-α等功能增强,这些因子属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的特异性刺激因子,机体大量分泌后,促进了新生血管的形成。此外,VEGF、bFGF以及TNF-α等因子还会对视网膜产生刺激,导致多种细胞成分增多,进而增加了视网膜的通透性,诱发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的外渗。在细胞基质中,这些外渗物质会进一步合成纤维蛋白凝胶,再次促进新生血管的内向性生长,基质细胞也随之生长,严重者可产生视网膜牵拉脱离,最终导致DR患者失明[7]。在细胞基质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随之可能出现各种炎症反应,又进一步造成视网膜微血管上白细胞的大量黏附与聚集,同时炎症反应会造成视网膜微循环的障碍,进而引起视网膜缺血性损伤[8-9]。
有研究报道,ICAM-1源于活性内皮细胞,可以与ICAM-1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增强炎症细胞、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性,可以促使内皮细胞活化,增强内皮细胞的通透性[10]。此外有研究表明,VCAM-1能够在TNF-α、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的作用后产生表达,并参与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穿出血管壁至炎性部位的整个过程[11]。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bFGF、TNF-α、sVCAM-1、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DR病情的加重,上述因子表达水平逐渐上升。对于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患者的血液黏度明显较高,视网膜毛细血管易发生闭塞,同时又受到了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等影响继而引发了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2-13],最终造成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同时也成为了DR的发病基础,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研究表明[14-15],CRA是维持视觉、确保视网膜血管营养的重要组织,对CRA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能够充分反映出DR患者的血供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Vmin、Vmax、Vmean以及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I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DR患者的Vmin、Vmax、Vmean以及PI随之下降,而RI则逐渐上升(均为P<0.05),表明血清中VEGF、bFGF、TNF-α、sVCAM-1、sICAM-1参与了DR的病情进程,可见以上细胞因子以及C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与DR有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对DR患者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及CRA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DR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