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李经春,何木全
(重庆市医药学校,重庆 401228)
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 1号)指出了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因此,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中,推进合作育人,增强办学活力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调研显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存在素质较低、人员稳定性差、继续学习和学历提高能力不够的问题。中职学校如何为用人单位培养一支稳定且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护理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校创建市级示范校过程中,护理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基于“校院融通,三阶递进”下的“岗课证一体,双证融通”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施,有效推进了校企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了护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为医院培养了合格的储备员工,培养了“上学即上岗”的护理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紧密围绕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该模式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各自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着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综合素质,从而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护理专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全面锻炼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培养医院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1]。
中职护理教育是为医疗卫生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要求,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的层次、规格要求。而目前我国在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方面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对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不够;在教育上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没能准确定位于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2]。
随着医院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矛盾的升级,有些医院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接收实习生,或减少实习生动手的机会;加上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减少,人才培养目标较难实现[3]。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突出实践教学是当前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现在很多学校仍沿用医学类院校通用的“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医院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多为理论讲授。尽管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护理仿真实训基地,但护理实训多数情况下是模拟的,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距[4]。教学与临床脱节,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临床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临床适应时间较长,因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各相关中职学校应深入医院调研,广泛了解医院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开展毕业生及就业单位的社会活动调查,明确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岗位资格证书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及岗位资格证书课程要求,推进“岗课证一体,双证融合”的专业建设改革。通过课程改革和社会调研,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适应于“岗课证一体,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紧密联系岗位能力、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校院深度结合,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按照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和要求,形成“校院融通,三阶递进”的“岗课证一体,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学年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针对专业技能综合项目的需求,开设适当的专业课程;在第二学年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训,跟岗见习以熟悉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及流程;第三学年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训,同时开展“执业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证和升学考试;在“校院融通,三阶递进”的培养过程中将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学历证书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融通。具体来说:(1)校院融通:即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与医院通力协作,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参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师资队伍的培养与聘用等人才培养各环节中。(2)三阶递进:即根据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按照“基础护理能力铺垫—专科护理能力训练—综合护理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培养目标培养中职护理专业人才。(3)岗课证一体,双证融通:即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为一体,将学历证书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融通,全方位推进护理专业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工学结合改革(见图1)。
图1“岗课证一体,双证融通”模式
“校院融通,三阶递进”的“岗课证一体,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学校、医院根据本区域护理行业人才需求及学校具体情况,设置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职业认知阶段。第1-2学期学生在校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体育与健康、艺术、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护理概论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借助学校的基础实验室、模拟实训室及仿真实训室,开展护理人文素质训练,强化医学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基础护理能力。
第二阶段:职业体验阶段。第3-4学期学生在校学习护理人文修养、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药物应用护理、急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中医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的同时,利用学校模拟病房、专科实训室、见习医院及实习医院,开展护理跟岗见习及顶岗实习,进行护理各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强化护理职业体验,培养学生专科护理能力。
第三阶段:职业实践阶段。第5-6学期学生在实习医院内科、外科、手术室、妇产科、儿科、门急诊等护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为临床病人实施护理操作,开展护理职业实践,培养综合护理能力。
在顶岗实习基础上,学生返回学校接受护士执业资格证考前辅导,通过工学结合,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充分融合,培养护士执业岗位能力(见图2)。
图2“校院融通,三阶递进”的“岗课证一体,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在“校院合作委员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学校与医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结构与医院岗位对接、培养目标与医院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校本教材与临床工作对接、实训环境与临床科室对接、学校教师与医院骨干对接、学校培训与医院岗位对接,实现了校院“双主体”共办专业的“校院融通、三阶递进,岗课证一体、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使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双证”获取率为100%,学校培育的医药卫生人才与医药卫生事业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学校的影响力、吸引力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为98.6%,对口就业率达到80.2%,企业满意度达94%以上,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岗位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