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峰,罗文秀,唐明生,黎小秀,梁燕勇,林桂蟾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东莞 523700)
川崎病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常伴发心血管系统损伤,比如冠脉扩张等,多可导致小儿继发性心脏病,并可在此类患儿成年后诱发其出现冠脉病变,故需尽早对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进行评估,以此发现其冠脉损伤程度,有助于评估预后[1,2]。而川崎病本身可诱发冠脉血栓的形成,若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并开展治疗,则很可能对其预后造成负面影响,特别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以50例川崎病患儿、50例健康小儿为试验样本,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按照病变不同发展时期分为冠损组及无冠损组,抽取血液样本,并分析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冠损程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小儿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岁-5岁,年龄平均(1.95±0.19)岁;发热48例,结膜充血33例,杨梅舌24例,唇红干裂34例,皮疹2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4例,手足硬肿20例。纳入标准:(1)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超声心动图或胸部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3]、《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川崎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儿科学会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指南介绍》[4],明确川崎病诊断以及冠脉损伤情况;(2)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3)所有患儿法定监护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会监督及允许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哭闹不止,无法配合;(2)肿瘤;(3)先天性畸形;(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5)甲状腺功能亢进;(6)糖尿病及贫血;(7)除川崎病以外其他感染性疾病;(8)传染性疾病。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2.02±0.33)岁;所有健康小儿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接受检查前已经获得监护人允许,且其监护人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小儿均在入院后抽取血液样本,检测血浆中血沉水平等指标差异;同时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脉病变具体情况及严重程度。血液检验指标:PCT经由Lumat LB 9507降钙素原检测仪进行检测;经由北京普利生LBY-XC20血沉仪分析血沉;采用深圳科润达生物TNF-α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利用北京MOKOBIO hs-CRP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或胸部MRI检查结果,可将观察组患儿依据冠脉病变发展时期分为冠损亚组及无冠损亚组,分析其血液指标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组间血液检验结果差异,分析观察组、冠损亚组、无冠损亚组及对照组的PCT、ESR、hs-CRP、TNF-α水平差异。其中,PCT正常参考范围<0.10 μg/L,提示当PCT≥0.5 μg/L时为阳性;ESR正常参考范围0-10 mm/h;hs-CRP正常参考范围0.1 mg/L-10.0 mg/L,TNF-α正常参考范围<20 pg/mL。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利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经超声心动图及胸部MRI检出存在冠脉损伤者16例(32.00%),未见冠脉损伤者34例(68.00%);观察组ESR、hs-CRP、TNF-α、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损组ESR、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冠损组(P<0.05);冠损组PCT水平显著高于无冠损组及对照组(P<0.05);无冠损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川崎病主要是指发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系统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均有所分布,但以亚裔居多,我国属于川崎病发病的重灾区,现已成为国内诱发婴幼儿出现后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川崎病发病多急骤,而且多伴发冠脉损伤[5,6],常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目前针对其具体病因病机尚无确切统一结论,但多认为与基因遗传性因素、血小板异常、一氧化氮、超抗原致病学说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方面关系密切,一旦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并开展针对性治疗,则很可能使得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儿死亡[7]。
本次研究中,以实验室血液检测指标为主,结合超声心动图或胸部MRI配合检查,分析川崎病儿童冠脉损伤程度,比如血沉、hs-CRP等。比如血沉,是指红细胞的沉降速度,血沉加快,表明体内存在炎症,且与机体血沉越快,表明炎症程度可能越严重,而川崎病属于炎症性疾病,可因心肌缺血、免疫紊乱引发冠脉损伤,或可形成动脉瘤,管腔趋于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等病变,促使心肌缺血进一步恶化,但部分小儿出现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原因是心肌微灌注异常。本次研究中联用超声心动图及胸部MRI,其原因在于通过胸部MRI弥补超声心动图在探查冠脉狭窄方面的不足。而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病变冠脉标准为冠脉管腔狭窄,或血管邻近组织趋于回声较强,其中日本卫生部冠脉病变标准为<5岁、≥5岁小儿冠脉管腔内直径分别为>3 mm、>4 mm,或冠脉管腔内直径是邻近血管内径的≥1.5倍,或其冠脉管腔内部不规则程度比较明显,若条件允许,可联合体表面积与冠脉内径数据,对冠脉是否出现病变及病变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而PCT则最初于1993年被发现,在生理情况下,PCT在外周循环中水平极低,当体内存在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时,PCT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而且PCT水平越高,提示体内炎症程度越严重,而川崎病基础病变为广泛性血管炎,即PCT水平越高,川崎病病情越严重,冠损程度也可能越严重,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面对川崎病患儿时应持续监测其血液指标,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判断预后[8]。
表1 组间血液检验结果差异
本研究中,观察组细化为冠损亚组及无冠损亚组,结果显示,而ESR、hs-CRP、TNF-α、PCT、NT-ProBNP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其中,冠损组各项指标均更高,这表明,川崎病患儿无论出现冠损与否,体内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均较健康小儿差,而且在川崎病患儿中,冠脉损伤组上述血液检查指标水平更差,增加了治疗难度,故建议若医疗机构内具备相应条件,可邀请多学科会诊,以促使患儿尽快康复。
总之,川崎病患儿病变越严重,冠损程度越高,hs-CRP、TNF-α、PCT等血液指标水平越高,故需加强对川崎病患儿hs-CRP、TNF-α、PCT等血液指标的检测,了解其检测结果,有助于判断冠脉损伤程度,进而为制定诊疗计划提供依据,建议与其他指标或检查措施联用,以满足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