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9-05-15 06:11舒畅
财税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

舒畅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城乡二元体系造成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虽然有父母,但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他们或由爷爷奶奶抚养, 或委托亲戚照顾,更有甚者出现以大带小,甚至自我监护现象。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与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身心健康堪忧等诸多因素,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个人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逐渐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的现状、归因和出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而把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的社会群体。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大批农民涌进城市打工。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制户籍制度的限制,致使农民工流入地不能为其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于是,农民工只能被迫将子女留在农村生活和读书,形成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被迫面临“缺失型”的成长环境,在个体安全、心理健康、学习教育等方面存在隐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切实关心下一代成长,改善民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区域发展差距,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着力点之一,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教育问题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达28.29%。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抚养,13%的孩子被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在地域上呈现分散、数量巨大的特点且具有普遍性。

研究文献表明,我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祖父母的隔代抚养、其他亲属的监督式抚养和父亲或母亲的单亲式抚养,由于缺乏监管人有力的指导培育,留守儿童处于“放养式”的家庭环境中,极易出现心理孤独、道德滑坡、失学率升高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除此之外,由于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有的还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留守儿童的大部分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高度重视也没有较高的期待,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较差。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会承担一些家务活,这极大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素养的培育。再次,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家庭的关爱与关心, 经常会出现焦虑、自卑、沉默少言等心理问题,在教学课堂上极易出现逆反心理,在教学课堂上极易出现逆反心理,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最后,现阶段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课改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国各大教育机构都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問题,但是却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充当起留守儿童教育改革的主体,各大教育机构的观望状态使农村儿童的教育水平长期处于半停滞的发展状态。

部分专家学者如荣红涛(2010)在河南省叶县某乡调查时发现,该乡在校留守儿童比例极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情感教育、知识教育严重缺失。林宏(2003)通过对福建省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代养人文化程度和教育能力相对低下,留守儿童的性格也比较怪异,在家里、学校或者社会不端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落后。由此可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等自身方面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资金、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造成的。

社会方面。政府在向农村地区传达教育政策时大多以指令的文件形式进行传达,没有形成具有实质参考的监督管理体系,其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其次,在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地方政府更多的是关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对财政收入的贡献, 而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建立外出务工家庭的专门档案, 也没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做过任何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这些因素导致了目前个别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缺位。

家庭方面。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 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这些老人一般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文化程度偏低,加上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为溺爱,对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舍不得严加管教。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寄宿在亲戚家中,很难产生归属感, 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这种溺爱或放纵性的家庭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极端性格。

学校方面。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 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由于农村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些教师几乎没有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和谈心活动。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主要是政府的缺位及一些政策性壁垒;家庭因素主要是隔代抚养的困境、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对贫困。学校因素主要是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三个主体相互协作,发挥合力。首先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2013 年1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家校联动、形成合力,社会参与、共同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指导方针。习总书记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键是在落实上述一系列政策,将政策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第二,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等信息。同时,组建“帮扶”队伍。帮扶的内容不仅仅限于学习,还可以是经济支持、心灵关怀、精神慰藉、情感交流等等。对极少数在学习、心理、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问题留守儿童”,学校要选择部分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他们的代管家长,既能增加师生情谊,又能让孩子孤独的心灵得到亲情般的呵护,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長。

第三,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 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与此同时,在家的监护人要对孩子负责,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 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同时要主动地与孩子父母联络, 及时地向他们反映孩子在家庭、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132-135.

[2]荣红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0(01):60-61

[3]蒋笃运.以科学发展观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8(07):8-10+34.

[4]涂晓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政府主导的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2009(02):19-21.

2018江西财经大学第十三届学生科研课题项目.

项目名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项目编号:xskt18207.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