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儿”在校园里灿烂绽放

2019-05-15 11:02长永胜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花儿校本

长永胜

摘要:“花儿”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独特民歌,是西北高原上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百花园”里绽放的一朵奇葩。开设“花儿”校本课程,有利于青少年了解本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本土文化艺术的兴趣,有利于“花儿”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花儿   校本课程

临夏是“花儿”的故乡,“花儿”被称为“西北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乃至中国民歌中标志性的文艺,是最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的民歌之一,也是多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艺术手法、浓郁的民族风格,所以被誉为“民歌的海洋”。笔者认为,临夏地区开设“花儿”校本课程,对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以及“花儿”自身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一、“花儿”走进校园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本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及生活风貌。“花儿”已有数百年历史,虽然大多数内容在吟唱爱情,但也有许多内容反映了社会状况、意识心态、民俗风情等。通过对“花儿”的学习,青少年可以了解祖先繁衍生息的历史,以及生活的痛苦與快乐,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家园的热情。

其次,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激发他们学习本土文化的兴趣。“花儿”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朴素清新的语言、真挚热烈的感情、浓厚的地域特色、丰富的修辞手法,与《诗经》一脉相承;“花儿”有着灵活的句式、丰富的曲调、丰富的情感,与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创作“花儿”的歌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花儿”已整理出曲谱一百多种,唱法独特多样,令人耳目一新。“花儿”剧的诞生,将民间艺术与戏剧艺术完美结合,它优美的唱腔、别致的舞蹈、幽默诙谐的语言、独特的民族风格,无不给人美的熏陶。

最后,有利于“花儿”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临夏“花儿”植根山乡沃土,穿越漫长历史,哺育了数以万计的花儿歌手,是一种非常受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但是,会唱“花儿”的专业人士少,唱“花儿”仅仅是一种爱好,大多数歌手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培训,创新少。而让“花儿”走进校园,正是培养“花儿”人才的最好途径。

二、“花儿”走进校园的方法与措施

首先,学校要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所以教师要广泛学习教育发达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充分挖掘临夏地区浓厚的“花儿”文化底蕴,搜集整理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花儿”知识。

其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花儿”校本课程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流程,可以“唱”为主,可以“赏”为主,也可以“写”为主进行教学。

最后,学校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花儿”艺术活动。我校每年都会开展 “校园花儿歌手大奖赛”“花儿知识讲座”等活动。每年夏季,教师还会带领喜欢“花儿”的同学参加积石山县举办的“尕护林花儿会”“盖兴坪花儿会”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花儿”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开设“花儿”校本课程的成效与反思

我校开设“花儿”校本课程的实践时间不长,但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丰富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兴趣。“花儿”有着丰富的内容、清新的语言、浓郁的地域特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加深学生对本地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花儿”,青少年了解到本地的历史,促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第三,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开发“花儿”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上网查询、收集材料、整理设计等工作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视野投向了音乐教材以外的民间艺术领域,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放歌,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应广泛采纳学生的建议,对内容与实施过程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今后解决。总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花儿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民间艺术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传承·民间艺术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