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光权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云南 普洱 676299)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尤为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通常25%左右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1-2],其病因较多,且发病机制较复杂,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征,若不及时对其展开治疗,患者可能因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对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作出进一步的观察与讨论。
选择自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8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呕血、疼痛、黑便等症状;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4~67岁,平均(45.5±21.5)岁,病程1~4年,平均(2.5±1.5)年,发病至就诊时间 2~23h,平 均(12.5±10.5)h, 出 血 量 180~625mL, 平均(402.5±222.5)mL;其中胃溃疡者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12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补液、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原发病症治疗等,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生产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032)40mg与5%葡萄糖溶液50mL混合后行静脉滴注,在30~60min滴完,1~2次/d,以10d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一个疗程[3]。
观察所有患者在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效:即患者治疗后消化道1~2d停止呕血,4d内黑便消失,且患者血常规、血压及胃液pH值指标恢复正常;好转:即患者消化道2~3d停止呕血,1周内黑便消失,且血常规、血压及胃液pH值有明显好转;无效:即患者治疗后1周内仍有出血症状,呕血、黑便症状无缓解,且血常规、血压及胃液pH值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不良反应(口干、呕吐、头痛)与治疗前后患者呕血、黑便症状改善效果[4]。
将本次研究观察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统计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在经治疗后,其中显效12(66.7%)例、好转5(27.7%)例、无效1(5.6%)例,总有效率为94.4%;不良反应共2例,其中呕吐1例、头痛1例,无口干现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1%。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呕血与黑便发生次数相比治疗前明显大幅度减少,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呕血与黑便次数对比(±s)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呕血与黑便次数对比(±s)
?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在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头晕、口渴、黑便、呕血等症状[5];而导致这一病症发生的原因多与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相关,其中消化性溃疡作为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它不仅会促使患者胃酸分泌快速增加,还会降低其胃黏膜屏障功能,使得胃内pH值降低[6];因此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需以短时间内控制出血、提高胃内pH值并抑制胃酸分泌为主,加快凝血,在胃内保持少酸或无酸的环境,达到控制出血的良好效果。
泮托拉唑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它能够选择性对胃黏膜壁细胞产生作用,对壁细胞中H-K-ATP酶活性进行抑制[7],从而阻止壁细胞内H转运至胃中,抑制胃酸分泌;其具有强效的抑酸作用,能够快速改善出血局部的酸性环境[8],且效果持久,对于平衡胃内pH值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泮托拉唑的应用能够促进血小板的凝集,从而加快凝血进程,在用药中对于组胺、胆碱及胃泌素无作用[9-10],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更高。在本次的研究观察中,所有患者在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达94.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治疗后呕血、黑便不良症状发生次数较之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
综上所述,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改善不良症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