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磊,吴海卫,秦 涛,宋金田,王常田,李德闽,仇冰梅
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994年出生,2001年因视力下降就诊,检查发现晶状体脱位,四肢细长,腕关节征、拇指征(+),脊柱侧弯,诊断为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于2005年行人工晶体置换术。
患者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发现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进行性增宽。2009年心超提示主动脉窦部直径66 mm,升主动脉直径56 mm,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前叶脱垂伴关闭不全,于2009年7月在本院全麻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
2016年5月因“突发胸痛9小时”再次入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提示B型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下肺静脉水平,夹层累及胸降主动脉及肾上腹主动脉,主动脉弓部瘤样扩张(图1)。入院后予以平卧位制动、镇痛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经综合考虑决定分期行主动脉全弓、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置换。考虑患者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等待分期手术过程中夹层破裂死亡风险大,一期先行次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术后定期随访。
图1 第二次手术前CTA
1年后复查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弓部瘤样扩张,直径60 mm(图2)。患者于2017年7月第三次入院。
1.2 手术方法
1.2.1 第一次手术 2009年7月在本院常规全麻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
1.2.2 第二次手术 2016年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次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手术采取左侧股动静脉插管,取左后外侧及左腹直肌旁胸腹联合切口,经第5肋间进胸,体外循环常温转流,切开心包经肺动脉插管接体外循环。采用四分支人造血管,于左锁骨下动脉及胸中段阻断主动脉,将人造血管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主动脉吻合,将远端阻断钳移至膈上水平,修剪T8~T12肋间动脉,缝合成管状与人造血管分支“补片法”吻合。将远端阻断钳移至肾动脉近端,修剪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呈岛状与四分叉血管分支吻合。将阻断钳移至肾动脉下方,将人造血管与远端主动脉吻合。
1.2.3 第三次手术 2017年7月在全麻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选择右腋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脑灌注,取原胸部正中切口,右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鼻咽温度降至22℃阻断主动脉及各头臂干,下半身停循环。修剪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原胸段人造血管吻合口水平,将四分支人造血管与降主动脉起始部端-端吻合,吻合完毕恢复下半身循环。将分叉血管分别与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吻合重建,将四分叉主体血管近端与近端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端端吻合。
第2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03 min,术中留置脑脊液监测,患者恢复顺利,无截瘫、肺损伤以及腹腔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主动脉弓部瘤样扩张至直径60 mm。
第3次手术,手术历时5 h,体外循环时间14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 min,下半身停循环时间17 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除轻度声音嘶哑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复查CTA提示人造血管及旁路分支通畅,腹主动脉远端无新发夹层(图3)。
图2 第三次术前CTA
图3 第三次术后CTA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约70%的患者有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扩张,部分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关闭不全,这些病理改变可能造成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破裂。所以对于马凡综合征患者主动脉根部的预防干预逐步被接受。在MFS患者中,近些年施行外科干预的主动脉根部的推荐直径从6.5 cm下降到了5 cm[1]。本例患者定期随访其升主动脉直径逐年增大,达到干预指征,但主动脉弓部及降主动脉无明显扩张,当时仅施行了Bentall手术。有研究统计马凡综合征患者首次接受主动脉根部手术后,因远端病变需再次手术的比例约35%~70%[2]。本例患者7年后也再发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弓部明显扩张。马凡综合征患者远端病变发生率高,一般考虑与因其是主动脉中层结缔组织病,随时间进展病变容易累及全程主动脉有关。因此,对马凡综合征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非常必要。
对于复杂的全程主动脉病变的马凡综合征患者(主动脉瘤或夹层),阜外心血管团队[3]报道了一期行次全或全主动脉替换,可减少分期手术的痛苦,并消除分期手术残余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也有其他心脏中心提出了分期全主动脉置换,一期先行主动脉根部、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植入,二期再行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可使手术创伤较少,可避免长时间体外循环导致炎症反应,但这种手术方法用血量较大,大出血处理较为困难[4-5]。对于本例患者二次手术策略的选择,因首次手术时仅替换了升主动脉,如果同期行主动脉全弓及降主动脉置换术,需要二次行正中开胸及胸腹联合切口,手术创伤大,出血风险高,用血量多,遂决定行分期手术治疗。对于分期手术中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置换时机的选择,考虑患者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夹层破裂死亡风险大,先一期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二期再行主动脉弓置换。
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目前多采用腔内修复技术[6],然而由于马凡综合征患者脆弱的组织特性、不断扩张的主动脉以及内漏的高发生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不推荐用于马凡综合征患者[7]。该病例为年轻马凡综合征患者,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低,因此采取了开放手术行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效果满意。对于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笔者通过多年的治疗有以下经验:①手术一般采用股动静脉插管,与左心转流相比,其更适用于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容易调控右心的前负荷,便于术中控制上、下半身的血压。当降主动脉近端瘤体巨大,游离阻断困难时也可行深低温停循环技术。②手术的关键在于降主动脉分段阻断、节段性动脉重建以减少脏器缺血时间。在脊髓保护方面,保留胸8以下的肋间动脉非常重要,重建肋间动脉可以避免发生急性脊髓缺血,即使重建的肋间动脉发生闭塞,脊髓血供也有充足的时间建立侧支循环。同时脑脊液引流及测压对于避免截瘫的发生也很有必要,术中脑脊液压力应维持在8~10 mm Hg,术后压力维持在10~12 mmHg。 ③一般采用常温体外循环,术中心脏不停跳,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受影响,从而减少了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马凡综合征易并发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对于马凡综合征的手术时机应适当放宽,当病变累及整个主动脉时,分期手术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是一种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