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思想指导下高校“共青团+专业”工作创新浅析

2019-05-13 10:25王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督学导学专业课

王笛

2018年初,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部署全团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通过构建“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六位一体的学习体系,使广大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落实到共青团具体工作当中来,应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转变以往工作中注重娱乐化、形式化、缺乏启发性思考的活动策划方案。以青年大学习为指导,基层共青团通过践行六位一体的学习体系来让青年学习党的知识以及更多专业课文化知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首先,要强化导学,坚持领导带头学、培训引导学和指导基层学相结合。党建带团建一直是在共青团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由教工党员带领学生学习,是导学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类教工带领团员学生政治思想,矢志不渝的跟党走、听党话。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工作,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要强化讲学,做好面对面宣讲、集中性宣讲和分类宣讲活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核心观点以及专业课知识,在联系团员学生过程中把党先进思想和专业课知识传递给团员学生,形式可以多样:除了面对面以外还可以多渠道进行宣讲活动。

要强化研学,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提升理论研究水平,积极组织主题研讨活动。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校共青团应该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把控性对专业课进行不同程度的认知实习,在外出认知实习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经过主题研讨活动,最终形成专业理论实习报告,从而加强理论研究水平,强化研究学习。

要强化比学,广泛开展青年学习答题和竞赛,发挥好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并引导青年在今昔对比、中外对比中深化学习。对比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性学习手段,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通过对比,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着广大青年更好的学习党的知识和专业课知识。此外,还有知识本身的对比,在比较中形成知识的关联和思考,从中可以掌握更加扎实的理论功底。

要强化践学,动员广大青年在践行文明新风的行动中提升素养、在深入基层一线的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创新创业创优的奋斗中实现价值,创造新业绩、建功新时代。广大团员青年把学习到的党的知识和专业课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从而检验所学知识是否扎实牢固,一方面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用”然后知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短板,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反观不足之处,查缺补漏。

要强化督学,进行经常性督导,分阶段开展学习检验,把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的成效作为对各级团组织考核评价的重中之重,推动学习行动落细落实、取得扎实成效。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了督促青年大学习的有效开展。作为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是我们的工作职责,若能够对所做工作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势必会让工作做得更加深化、细化、踏实、扎实。也可以在督学过程中,发现各级共青团组织存在问题和不足,定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让督学工作落到实处。

高校“共青团+专业”工作创新既有利于专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对于专业课的深入认知了解,又贯彻执行了共青团中央关于青年大学习“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六位一体的学习体系工作指示。“共青团+专业”工作创新优势如下:

第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丰富共青团活动。

传统的共青团活动每年定期于校内举办,形式往往以体育活动类、文艺晚会类以及献爱心类为主,传统的共青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体育生活,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拼搏、团结、奉献等精神和品质。在新形势下,团委老师的工作思路要与时俱进、工作方法要创新,可以考虑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共青团+专业”工作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共青团活动,又让共青团活动与众多理论知识、专业课背景的结合中更加有感染力和凝聚力。

第二是依托于共青团,让专业发展更有保障。

在高校里,专业课活动往往依托于实习实践经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的学术活动因为缺乏经费或是缺乏组织策划及人员不足从而导致活动难开展,最终只得放弃活动。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的深入认知,也不利于教师专业认知实习工作量的完成。“共青团+专业”工作创新思路,将在学生活动经费、活动策划、活动申报、人员组织等方面对专业活动起到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第三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共青团+专业”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共青团工作应充分利用独特优势资源,打开思路、提升认识,在众创、众筹、众包等方面多做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大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搭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和自主创业三大平台,鼓励、扶持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学校平台自主创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运用推广,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创新引领效应。

高校“共青团+专业”工作创新是在青年大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强三性去四化”共青团工作原则引领下得出的共青团活动工作心得。共青团工作应该去除表面的、形式化的、娱乐化的活动主题,反而应该根据青年大学习中六位一体学习体系来进行工作的指导,把共青团的工作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利用共青团的组织力量服务于专业知识,从而讓大学生能够在参加共青团活动的过程当中,既巩固专业课理论功底,又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两者的结合能够很好的构建青年大学习中提出的“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六位一体的学习体系。

猜你喜欢
督学导学专业课
责任督学思与行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行走在教育督导之路上——对做好责任督学的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