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融入高校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研究

2019-05-13 02:06王鹂,蓝毅,黄昱琪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

王鹂,蓝毅,黄昱琪

摘 要:苏区精神孕育、形成、发展于革命战争年代,蕴涵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将苏区精神融入当代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可以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正确方向,二是可以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精神动力,三是可以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行动指南。

关键词:苏区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土建类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聚民之魂,是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教育资源。将苏区精神融入高校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引导土建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校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当代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访谈当代土建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当代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容乐观。大部分土建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比较迷茫,民族意识比较淡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节,不能正确认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现实问题。

一是土建类大学生政治信仰比较迷茫。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外的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判断,在土建类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缺失、理想信念功利化趋势等严峻问题。

二是土建类大学生民族意识比较淡薄。由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课堂缺乏生动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土建类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比较缺乏,对我国的国情、现状不太了解,一些土建类大学生未能正确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未能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导致土建类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是土建类大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节。据调查研究发现,少部分土建类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比较迷茫,缺乏理想目标,大部分学生有比较明确的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但是,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多地倾向于个人理想层次。大部分土建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认真读书,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得体的工作,照顾好家人就是其理想信念;个别学生干部指出在能力之余帮助其需要帮助的人员,尽自己力量回报社会,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节比较严重。

四是土建类大学生不能正确认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由于我国现阶段还存在贫富差距、社会分配不公、诚实守信缺失等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依然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美好追求。一些土建类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影响,优先考虑物质利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对其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持怀疑主义、功利主义,甚至持虚无主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树立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急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二、苏区精神融入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价值

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施教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学生接受程度,如果学生出现接受障碍,理想信念教育就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等方式,增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苏区精神蕴涵的先进性的思想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正确方向

苏区时期,在国民党反动派惨无人道地疯狂打击下,秉承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广大共产党员怀着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舍身忘死地坚持革命斗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把人民紧密团结一起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革命最低潮时期,我党毛泽东同志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抱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信红旗不倒、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我党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苏区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员远大理想的基本价值取向。苏区精神蕴涵丰富、生动的革命故事,是进行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将苏区精神融入到高校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以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伟大精神,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精神动力,提高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坚定土建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二)苏区精神蕴涵的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精神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苏区党政干部始终把解决群众一切问题、为群众谋实事放在心上。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好一切问题,包括生产和生活一切问题,这样群众才会真心拥护我们。毛泽东同志身先立足地做好表率,为苏区人民送医送药、打井挖水、修路搭桥;周恩来同志帮助苏区农民插秧收稻;朱德同志挑水砍柴。苏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①。苏区党政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赢得苏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苏区人民群众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发展红色区域,他们也倾尽所有拥军支前、前仆后继,谱写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大无畏革命奉献精神。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扩大红军一百万”号召,瑞金沙洲坝农民杨荣显一家,先后将8个儿子送上战场;为了革命事业,时任中共兴国县委组织部部长邱会培一家奉献宝贵生命;为了支援红军战士出征架桥,年过七旬的曾大爷捐献出自已的寿板。

苏区党政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心为民、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崇高思想,苏区人民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首要选择,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之情和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苏区精神融入土建类大学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构建土建类大学生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土建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共同体,同心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建中国梦,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苏区精神蕴涵的求真务实精神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行动指南

“求真务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涵,苏区党政干部重视实践调研,注重研究历史,坚持实证调查,坚持求真务实,一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深入农村作了大量详实的调查研究,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关系,提出了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②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国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革命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土建类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之中,做到知行合一。苏区精神融入当代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土建类大学生学习“向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的目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把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奉献自己力量。

(四)苏区精神蕴涵的丰富文化产品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苏区党政干部非常重视苏区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先后在苏区创办列宁学校、成立文艺小分队,开展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例如有融革命文化和客家文化于一体《兴国山歌》、《十送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红色革命歌曲;有感人肺腑的《八子参军》、《马前托孤的母亲》、《兴国婆婆》等红色故事,有集思想性、艺术性一体的《活捉张辉瓒》、《送郎当红军》、《扇舞》等经典剧目;有丰富的《红色中华》、《斗争》、《红星》、《青年实话》等红色报刊。苏区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苏区人民理想信念的集中反映,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苏区精神物质载体为土建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把封闭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转换为形式多样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教学中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并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6页.

②《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2页.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中国梦”与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