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
摘 要: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华民族传承的五四精神,包含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和追求民主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思想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引导新时代青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奋斗,理智表达爱国主义热情,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基于五四精神的青年价值观培育,要求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
关键词:五四精神;青年;精神实质;成长成才
五四运动是由青年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爱国主义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重要地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点。这场运动蕴含的五四精神鼓舞和启发了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崛起而不懈努力奋斗。
一、五四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一)五四精神产生的背景
首先,“巴黎和會”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直接导火索。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其根本性质是帝国主义再次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中国代表团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要求下,提出取消被迫签订的《二十一条》,要求归还日本抢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据的土地和权益。但帝国主义国家并不承认中国战胜国的地位,无视中国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贡献,不但无故减少中国参会代表的席位,而且为了利益不顾正义将赞成票投给了日本。中国外交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激起了爱国青年及人民群众的强烈抗议,继而爆发了一场五四爱国运动。
其次,国民思想的解放为五四精神提供了思想基础。封建军阀为维护自身的专制统治,束缚民众思想,大肆宣传尊孔复古的封建主义道德观念,试图奴役思想,加强统治。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有为人士发起宣扬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统治,试图对中国人民思想中的迷信、束缚和愚昧进行最猛烈的冲击。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同样意识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注定走向失败。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解放了俄国人民,也给中国国民强烈的震撼,给中国送来了觉醒和希望,为中国解放穷苦大众、得到自由解放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第三,工人阶级勇敢登上历史舞台为五四精神提供了力量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损失巨大,被迫休养生息,暂时放缓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个时期迅速得到发展,民族资本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其中一部分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军阀,具有强烈民主主义思想,崇尚自由平等,凝聚成一股积极投身五四精神的重要力量。同时,工人阶级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剥削,反抗意愿强烈,坚决愿意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最彻底的斗争性和革命性。五四运动中他们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勇气登上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为五四精神的传播提供力量保证。
(二)五四精神的内涵实质
热爱祖国是五四时期青年与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特征。爱国人士在祖国主权受到侵害和危难时刻,能够舍己为国,忧祖国之忧,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牺牲一切。这是五四时期热爱祖国的本质特征。在电影《我的1919》中诠释了一个爱国青年“肖克俭”,他一直积极投入发动民众、唤醒民众的工作。巴黎和会为抗议列强瓜分中国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这把远隔万里的火,点燃中国的五四运动。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也是五四时期爱国青年特写,莽撞、情绪化、有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及身为炎黄子孙的气节。五四时期,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成立爱国组织,将自身未来和国家、民族未来紧紧联系,积极表达意愿,体现了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追求进步是五四时期青年与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进程。五四时期,一批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宣传社会主义,崇尚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不断追求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和社会两面旗帜,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坚持用追求进步的眼光和精神看待中国的发展,坚持对进步事物的追求及对进步思想的探索,坚持用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来改造中国落后的现状,充分体现了追求真理的进步精神。
发扬民主精神是五四时期青年与人民群众的重要追求。五四初期,陈独秀将民主的目的阐述为“唤起国人伦理的觉悟”,即用自由、平等、独立的意识代替中国的传统纲常伦理观,以“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很多人开始向往共产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民主精神。李大钊同志指出:“民主和社会主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这种思想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有了新的认知,将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进行了区分。五四后期,中国大部分的先进知识分子扬弃原先的资产阶级民主观,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对西方民主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当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具有历史依据和历史支撑。
二、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一)投身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奋斗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新时代中国梦的历史重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1]。”新时代青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理想和祖国发展紧密结合,提高投身改革开放的能力水平。积极投身创业创新,不惧怕暂时的困难和失败,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新时代“中国梦”努力奋斗[2]。
(二)坚守文明与法治的底线,理智表达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理智的态度。青年群体的爱国情感应体现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在战争年代,青年为了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感,多采取割腕、断臂、写血书、自焚等激烈的方式。革命时代用热血的方式,和平时代的青年更需要政治立场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努力奋斗。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人民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脚踏实地的走工农密切结合的实践道路,提升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时刻牢记“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艰苦奋斗,以钉钉子精神完成学业,投身建设。在自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青年群体应坚持在网络平台上谨言慎行,坚决杜绝破坏祖国统一、诋毁共产党的言论和行为,对于网络上的有损国家和党的形象的言论要坚决抵制,不信谣不传谣。防止爱国热情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别人“攻击祖国、表达对社会不满”的工具。
(三)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首先是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民主观。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时代青年要坚定“四个自信”,弘扬马克思主义民主精神,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其次是坚持科学的创业创新精神。培养青年的创业创新能力,引导他们用前瞻性眼光和勇于尝试的勇气,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青年势必需要快速适应社会环境,设定创业目标和具体方案,并根据变化的环境不断进行调节和完善。
三、基于五四精神的青年培育路径分析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建立科学信念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4]。”五四精神所彰显的爱国精神、追求进步、热爱科学和崇尚民主的主旋律,都应成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理念。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青年谈心谈话、组织青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考察、听革命前辈讲述革命故事等方式,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使教育能够入脑入心,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面对当前部分青年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产生价值观偏差的现状,应运用五四精神对青年价值观偏差进行纠正,培育无产阶级民主精神。自强进取、不懈追求真理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青年在社会浪潮中遭遇挫折时,要以革命先辈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精神自我激励,坚持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做好校园文化构建工作,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青年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度过,校园文化对青年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当前多数青年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印象仅停留在课本,对其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理解深度有限。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专题报告、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校园广播、校园新媒体等传播方式宣传五四精神,旨在促进青年了解历史、拓宽视野,提升辨别是非能力。
(三)做好社会实践组织工作,帮助青年增强使命感
社会实践是青年成长重要平台,也是磨砺成才必要途径。学校可根据各地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社会实践,到生产第一线接受教育,到五四运动旧址等革命基地接受洗礼,到档案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回顾青年先驱们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主自由的光荣事迹,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4-26)[2019/03/18].
[2]本报评论员.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N].人民日报,2017-04-17(06).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談会[EB/OL].(2019-03-18)[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