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琴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而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具备数学逻辑。通过对问题的设计进行分析,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提问方式。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这门学科想要学好就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数学的教授就需要更为有效的方法,而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师生间互动。有效的提问方式,可引导学生增强思维能力。
一、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启发性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课堂提问很多时候都作为一种工具。通常是老师针对所学过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大多都是书上的知识点直接提问。这种方式除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以外,并没有使学生获益太多。
(二)缺乏自由性
为了应对学校领导或者上级的教学检查,老师会把问题提前告知学生,带领学生准备好答案,把知识点背熟。到了检查的时候,学生照搬答案,回答得很流畅,课堂效果很好,但是却剥夺了学生自由回答的权利。这种直接照搬答案的回答,可以让提问变得很简单,但是却把学生当做了应对教学检查的工具,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我们不应该剥夺学生自由回答的权利,而要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培养思维的数学学科[1]。
(三)缺乏有效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完老师提问的问题后,老师通常仅对正确与否给予评价,并没有给予一些有效的评价,比如给学生一些鼓励,在学生回答后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应该多给予一些表扬,这样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种互动中来;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自己的回答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世界。
二、问题的设计
(一)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培养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至關重要。因此,教师就应该考虑问题的设计是否有益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与培养,设计问题时要避免设计单一的直接问题,而要充分运用铺垫、设置疑问等方式提高学生活跃性,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其中并且学会运用它,学习才能越来越好[2]。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学生将要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柱、球,并且掌握各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准备出各个图形相对应的生活中的物体,在上课时首先提问:“这些物体大家都认识么?”并展示各个物体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提问:“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呢?”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再启发学生这些物体和学具盒的形状模型哪个相对应,最后具体讲解形状。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又对他们的数学思维有启发作用。
(二)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其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能力。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不是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首先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呢?”来引发思考并且提高积极性,接下来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边长有多大么?”可让学生拿尺子测量自己的书本边长。然后让学生计算书本的面积,并且给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让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问,回答并解决他们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方法,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思维能力。
(三)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明白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的问题多并不能代表内容会容易理解,而且提问的次数过多,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厌烦心理,更加不易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问题不应过多、繁琐。有效的针对性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培养其数学思维,增加其学习的兴趣[3]。
比如“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对于多边形这种具有抽象性的图形,教师不应提问过于繁琐,以免给学生造成知识点记忆混乱。首先可以拿一个较简单多边形提问:“你们会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来听取学生的方法,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将多边形拆分成简单的图形,然后提问:“我们拆分之后,应该怎么计算面积呢?”来带领学生完成多边形的计算。
总之,数学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有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培.让提问成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桥梁[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6):60-61.
[2]李居梅.试析如何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75.
[3]求永千.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J].名师在线,2017(2):47-48.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