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开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如今,只有知识和核心素养同时具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本,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步入大学走向社会的关键,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逻辑性,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三数学;核心素养;探究
高三复习阶段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习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这个阶段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提炼,是高中知识升华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为高考做准备的重要阶段。在高三复习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所有高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高三数学,相对初中、小学的数学来说,难度更大,知识结构也更加复杂,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紧张的高考,同时也是学生步入大学校门最重要的阶段。高三复习阶段是高中学生提升学习综合能力的重点时期,在这个阶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更加顺利,同时这也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能够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数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加强高三数学复习过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数学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复习一般就是在单元课程之后对该单元知识进行整体复习,为的是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轻松掌握合理的解题方法,实际上复习就是知识有机地进行串联,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复习集合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導学生将所学的所有集合的知识做成一个知识链,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多解性的集合问题,让学生运用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利用复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能力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复习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理能力,能够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比较零散,教师在进行统一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掌握,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例如,在复习函数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相关函数的知识点,然后教师选择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为学生综合讲述解题思路,而且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掌握对知识的整理方法,从而更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通过复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复习数列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布置简单的总结知识的课堂作业,让学生总结等差、等比数列如何求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最常出现的错误是什么,让学生对这些进行自行总结,然后再给学生出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总结进行解答,这种复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进行高三数学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思考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复习三角函数的时候,由于多数学生都不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往往会更加容易,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例题,让前后座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每个人的想法和解题思路都不一样,在交流中能够让学生取长补短,将所有人的智慧和想法结合在一起,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容易很多,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留娟.探究如何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6(2):262-263.
[2]毛东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变式教学:高三数学复习专题案例评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6(15):245-24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