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岩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的一门课程。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一是创设情境,引发探究;二是合作探究,交流归纳;三是展示评价,总结提高。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通用技术;教学;尝试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通用技术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的一门课程。因此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材编写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技术问题,通过经历将基础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以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的第二课时《自动门》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疑,疑起于思。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分析现象,解决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提升探究式活动的能动性。
例如:课上我以本校历届参加自治区级和国家级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视频为导入(视频中有本班参加大赛的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当今社会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电脑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以此引发学生的关注,使他们迅速融入学习中来。在设置的问题讨论、交流中,特别是本班参赛学生对简易机器人的现场演示,使学生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机器人的想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然后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的建构。
二、合作探究,交流归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过程。因此,探究式活动强调开放式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样更有利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课上,我首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自愿结成若干小组。由于班额较大,每组6至8人,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事先设计相关任务并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利用导学案、参照《搭建手册》一起动手设计自动门模型,搭建好模型后,根据不同的方案测试其运行效果,归纳出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学生在探究活动进程中,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学会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享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初步形成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展示评价,总结提高
成果展示交流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展示交流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困惑的平台,通过展示交流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设置了“展示交流”环节,在成果展示交流会上,各小组主要介绍本组作品的特点、功能的实现效果,和小组成员基本情况及成员分工、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还就搭建、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就如何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因此我们着重从活动目标、小组协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幾个方面进行评价,采取了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多角度评价。
虽然展示交流环节的呈现并不是那么完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学生对这一过程投入了很多精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一做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验证了本次活动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通过对知识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多次尝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让我真正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师作为活动的幕后组织者、引导者,需要精心设计、组织、安排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提高探究能力,才能使这种方法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