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多祥 石波
摘 要:从分享故事、分析俗语蕴含的科学道理、欣赏漫画和笑话、亲身体验四个方面列举了教师该如何加工教材,让物理教学变得有滋有味,有趣又接地气。
关键词:故事;俗语;物理教学
抽象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如骨,隐藏深,难以看到,而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故事如血肉,相关的俗语与体验则让其变得有趣。教学实践中如果一味地强调学习规律及公式,而忽视这些有趣传闻和笑料,无疑让物理学习变得白骨森森,既冰冷又低效。如何让学生身边的资源为学习服务,让物理学科血肉丰满,有温度、有情感,能动人、吸引人,就考验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以教材为本,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发教材,可以让物理教学变得易学,我国的科普动画片《海尔兄弟》之所以广受学生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日常生活和科学幻想的加工创作,能强烈激起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娓娓动听的故事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测定物体的密度”一课时,“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浸入水中的固体会排开水,“阿基米德鉴别金冠纯度”的故事则说明密度是鉴别物质特性的重要方法;“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排开的水的重力和浮力二者是相等关系;“阿基米德要撬起地球”的故事则说明杠杆不仅可以省力,而且越长越省力;“卡文迪许声称能称出地球质量”的故事则说明万有引力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测定天体的质量;“爱迪生巧造无影灯救母”的故事则让学生轻易就理解了无影灯的秘诀不过是增大了灯的表面积;“阿基米德用梳妆镜打败不可一世罗马舰队”的故事则让学生容易地记住了凹面镜的聚光效应;“田单大摆火牛阵”的故事,那牛角上森森的利刃让学生领略了大压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杨六郎凝冰筑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晶体凝固的条件;“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让学生对浑然不觉的大气压不仅有了质感,更惊叹其强大,“新时代乌鸦已经学会用吸管喝水”的故事则让学生明白大气压生活中无处不在;“帕斯卡几杯水压裂木桶”的故事则明了液体压强只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巴黎圣母院前700个修道士手挽手随电瓶的摇把翩翩起舞”的故事则让学生对微触电和电容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刻舟求剑”的故事让学生充分认识参考系对探究物体运动状况的重要性;“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等等。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有些教材中偶有提及,更多的没有,那么教师在合适的位置把这些有趣的故事加进去,不仅增加物理学习趣味性,更能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及增加对科学的敬仰。
二、耳熟能详的俗语提升对生活即物理的认识
在力的分解中,“四两拨千斤”一方面说明一个小的力可以产生很大很大的分力,另一方面说明这个条件是“拨”,说明需要很大的角度。“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则充分体现了光的单缝衍射显著作用;“不劳而无功和劳而无功”则坐实了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力(劳)和力的方向上位移(效应)”二者缺一不可。“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波长长的声波比波长短的光波更容易绕到障碍物后面去。“既让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的荒谬就让学生明白“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诸葛亮的“木流牛马”如同阿拉伯神话中飞行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神奇的飞毯一样,是科学幻想,但不科学。“秤砣虽小压千斤”暗示杠杆的一项重要特性——可以省力,“坐地日行八万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要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说时间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时光是不能倒流的。“釜底抽薪”说明达到沸点和吸收热量是沸腾发生的条件,“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扩散现象是无处不在的,等等。
三、捧腹的笑话和漫画让物理变得趣不可言
课本漫画“胖子用定滑轮把自己的货物从楼下拉到自己楼上房子的窗口,把绳子递给楼下一瘦子帮自己拉住货物,然后胖子一路小跑上楼去窗口接货物时,发现等在窗口的不是自己拉上来的货物,而是帮自己拉住绳子的瘦子,自己的货物已经随绳子坠到楼下”,这个让学生捧腹的漫画,让学生惊诧的同时认识到了定滑轮是不省力的。“惯性”分享的笑话:一女士在公共汽车上,因公交车突然急刹车,女士被后面的一年轻人撞倒,女士很生气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歉意笑着说:“抱歉!这不是德行,是惯性。”这样的笑话让学生对惯性有了认识,无须老师更多解释。关于速度的笑话:一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住,交警说:“女士,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80公里!”妇女反驳说:“警官,这是不可能的,我刚只开了7分钟,还没有1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80公里呢?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女士,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您将开过80公里。”“这更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80公里的路程。”让学生分析这个妇女的回答问题出在哪儿。
四、切身有趣的体验让物理学习更有直感
在科技馆,学生看到铁笼杆上电闪雷鸣,而在笼中的自己却毫发无损,除了震惊就该是惊叹静电屏蔽的神奇了;摸着静电球摇摇头,自己飘逸的长发逐渐站立起来的滑稽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就不言而喻了;亲手拆开玩具“不倒翁”就能发现“不倒”的秘密就是玩具站立时“重心才是最低的”;看看足球场观众制造的“人浪”或者去田边地头瞅瞅风吹过那滚滚的麦浪,“波只传播振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就无需教师多费口舌;让学生亲手操作一下“水流星”或去游乐园玩一下“过山车”,那圆周运动的特点学生就有直感了。在“波的速度”一节中,让学生亲手摆两组等长“多米诺骨牌”,密的和稀疏的各一组,学生可以肉眼可见的体验到运动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疏密有直接的关系,接下来知识就简单了;体验“筷子提米”是摩擦力,“冰能取火”是冰做的凸透镜有聚光作用;等等。
总之,物理源于生活,生活就是物理实验场,只要教师认真思考观察,帮学生在生活与教学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就可以化物理学习难度于无形,化生涩抽象于有趣直观。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938)“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教学‘乡土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編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