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劲达
摘 要:多媒体教学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高尚的人格。文章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扩大视野,坚持启发式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几年来,我们也尝试着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丰富,涉足广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使课堂变成了有色彩、图片、动画、声音等的“电影院”。不仅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了对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主要讲的是历史,如果只靠教师去讲述,学生难以理解,而使用电教媒体可以让历史人物(慈禧、福康安、林则徐等)、历史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的痛苦与快乐、艰苦与辛劳、追求与希望,使历史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讲述印度、埃及、希腊等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由于学生对异国风情非常向往,通过电教媒体的展示,解决了教師授课枯燥无味、说服力弱的问题,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二、激发情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信息技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进行感受,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最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一)激“情”内化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积极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生动的图片、视频、声音等等都在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到一个新的层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增强明理和导行的效果。如教学《和爸爸妈妈交朋友》一课时,教师想要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学习课文后,教师播放了班上一位学生的妈妈回忆孩子成长的录像,妈妈慈爱的脸庞以及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位学生和教师。看过录像后,那位学生看到手中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教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大大增强和提升了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需要,使学生将这个过程自然地内化成一种情感体验,而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说教。
(二)以“境”激情
以充分、丰富的情境做铺垫,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教《我们的母亲河》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地球上哪里都有水,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再介绍水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这个样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干枯的地球在转动)学生看到干枯的地球,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设想了各种结果。“人们没法生活。”“地球上的水都没有了,动植物都死掉了。”……学生这些精彩的回答,与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直接、必然的关系,它以情景化学习材料作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媒介,直观形象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课堂所学方法,学生便可迅速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的整合,让学生不断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学习、成长,并对信息产生兴趣,逐渐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分析和加工信息。这样既遵循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规律,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在教学制作校园文明小报的时候,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联系背景画所写的寄语,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从中得出写寄语的要点。学生在电脑上独立选择画面,撰写小文,将作品在电脑中进行展示,实现语文课和电脑课的融合。在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三年级《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要求学生画一画路线图,四年级下册《安全才能回家》一课要求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另外,还有很多需要学生做调查、写报告之类的实践活动。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四、扩大视野,坚持启发式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将一些文字、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既能启发学生去主动观察、思考,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例如,教学《节约水和电》时,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梅州市一天需要多少生活用水吗?一天又会浪费多少水呢?学生讨论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缺水情况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从近到远、由浅入深,使学生对水资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懂得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启发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效性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课本与教室小小的空间里,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更好地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也能让任课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轻松地达到寓教于乐,出色地完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