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沙露露,李建群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在临床并不少见,以急促起病、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其发病率、病废率、致死率均较高,脑卒中易继发心脏损害,导致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为更好反映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病情,有必要加强心电监护,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辅助信息。该研究2014年3月—2017年3月为研究时段,旨在分析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探讨脑卒中部位、类型、预后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并在急性期给予针灸干预,从而为后续康复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选取就诊于该院的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165例,设为观察组;同期于该院随机选取高血压未并发急性脑卒中者16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5例,女 50 例;年龄 43~82 岁,平均(65.36±8.89)岁;高血压分级:Ⅱ级25例,Ⅲ级140例;高血压病程1~33 年,平均病程(12.99±3.11)年。对照组中,男 111 例,女 49 例;年龄 41~85 岁,平均(65.99±9.25)岁;高血压分级:Ⅱ级28例,Ⅲ级132例;高血压病程1~35年,平均病程(13.05±3.24)年。经统计,两组的年龄、高血压分级、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诊断明确、年龄>18岁、高血压(Ⅱ-Ⅲ)级者;排除标准:外伤等高血压以外其他因素所致脑卒中或合并冠心病、甲亢、心肌病、糖尿病、肾脏病、孕妇、哺乳期妇女、肺心病等可能影响心电监测者。
所有受试者入院24 h内均经北京麦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机 (型号:MECG-300)进行心电信号采集,同两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高年资心电图医师参照《临床心电图学》进行判读。异常心电图归纳如下:⑴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⑵ST-T改变:包括Q-T间期延长,T波倒置、地平、双向改变及ST下移或抬高,ST-T改变考虑心肌梗死时行实验室检查排除。⑶房室肥大归属到左心室高电压之中。⑷预激综合征、肢导联低电压不再统计。⑸同一份心电图含多类异常者分别计数。
与患者家属沟通,争取同意后,由该院针灸科同一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对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用头针治疗,采用患肢对侧耳尖直上2寸为1针,各左右旁开1寸为2、3针 (颞三针法),针尖向下轻轻平刺,当触及骨膜后,紧贴骨膜,操作者迅速捻转约180次/min,同时小幅提插约300 s,隔间10 min后,再次重复上述捻转提插。日一次,治疗中贯穿心理支持;治疗3 d休息1 d;以16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该次研究中,经严格随访,排除患者死亡、失访等,共145例患者得到随访。
数据分析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完成,心电图异常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⑴心电图异常率:观察组为80.61%(133/165),对照组为 50.63%(81/1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6,P=0.011)。 ⑵ST-T 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出现率: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2类心电异常出现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⑶观察组脑出血 49 例,心电异常率93.88%(46/49);脑梗死116例,心电异常率75.00%(87/1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6,P=0.019)。⑷观察组累及脑干、丘脑、基底节者125例,心电异常率 93.88%(110/125);累及腔隙、脑叶、小脑者 40例,心电异常率 50.00%(20/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1,P=0.000)。 ⑸观察组死亡、病情恶化29例,心电异常率100.00%(29/29);病情好转136 例,心电异常率 74.26%(101/1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7,P=0.014)。
表1 两组心电图异常类型对比情况
表2显示,针灸疗法可显著促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针灸疗效观察
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偏高可使细小动脉痉挛,血管壁发生透明样变性,管壁因压力负荷高而逐步出现胶原纤维、内膜纤维增生,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另外,血压长期偏高,会形成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微血管密度间接变小,从而使心肌缺血缺氧。研究表明[1-2],高血压患者植物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减弱,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随之被激活,血管内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迅速增多,外周血管、冠脉收缩痉挛,导致血压骤升、心肌缺血,从而出现左心室高电压、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
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脑血管病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脑桥、丘脑、苍白球、基底节穿通动脉 供应区血管薄弱,易形成微动脉瘤,长期高压血流冲击易发生脑出血;持续的高血压可使血管闭塞、血栓形成、管腔变窄、脑动脉硬化,从而发生脑梗死。脑部急性病变继发的心脏损害称为脑心综合征,是脑卒中致死的主要原因。脑部急性病变累及心脏的机制有[3-4]:⑴通过损伤传导通路、脑干、下丘脑,使心脏调节中枢异常,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损害。⑵卒中时机体应激性兴奋,心肌氧耗增多,进一步加重能量代谢障碍和缺血,由于钠-钾泵离子转运障碍,可导致缺血心肌复极延迟,从而增加非缺血区与缺血边缘的不应期,形成单向传导阻滞及折返性心律失常。⑶心肌缺血时酸性代谢物增多,大量蓄积可造成排泄障碍,间质内氢离子、钾离子浓度增加,pH值降低,代谢酶不同程度失活,钙离子大量内流,心肌内发生晚期后除极,自律性增加,导致心律异常。该研究电图异常率(心律失常、≥2类心电异常出现率),观察组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异常率:脑出血高于脑梗死,累及脑干等者高于累及脑叶、小脑者,病情恶化者高于病情好转者,与周必渝等[5]研究吻合,提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心脏损害重,脑出血形成的血肿刺激、机械压迫对心脏损害较脑梗死重,卒中累及部位越靠近脑干对心脏影响越大,心电图对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临床应加以重视。同时,针灸疗法可显著促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