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休宁曹氏统宗世谱》由万历壬子岁腊月立春日之吉赐进士第嘉议大夫钦差提督漕运军务海防巡抚凤阳等处右都御史兼户部右侍郎令陵陈荐题。查阅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家谱,发现存在曹嗣轩所著《休宁曹氏统宗谱》以及曹诰所著《忠孝曹氏统宗谱》两种,但是对其中的目录以及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两者一致,仅题名不同。按《弘斋自讠志》因屯田郎中燎黄产芝事,闻于上,有旨改忠化乡为忠孝乡,忠化里为孝芝里。此《忠孝曹氏统宗谱》当是《休宁曹氏统宗谱》之别名。休宁曹氏宗族是集科举文化经商为一体的家族,《休宁曹氏统宗谱》中有休宁曹氏迁徙发展历史和科举文化名人等大量信息,是研究休宁曹氏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现仅采用陈荐所题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为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成谱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梓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十五卷,“涉及序、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1]。“共刊印一百五十部,本谱是霜字一号,属于徽州拾遗存谱五十部之一。”[2]给付隆阜前峰廿六世裔孙世良、文义、文宾家藏。查阅隆阜前峰系图发现,文义、文宾同属于廿六世,但廿六世只有世梁,廿七世有时良,此世良或为笔误,当是世梁。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缺第三—四卷)、河北大学图书馆。
《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是由明朝休宁曹村人曹诰(1534-1580)重编,曹嗣轩补校梓行。“曹诰,字仲宣,初号春宇,改号比海,治邑庠生,中辛未科(1571)进士,官至礼部郎中,曹村人。”[2]“曾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座师为状元罗公万化实诗房,太史李工维柾荐取也。”[2]“万历时,予居正父祭葬如例,仍加祭五坛,遣礼部主事曹诰致祭,工部主事徐应聘治葬。”[3]1470曹诰长子嗣义,次子嗣鸿,季子嗣轩,第四子嗣庚乃庶秦氏出也。曹诰去世之后,曹嗣鸿曾在《休宁曹氏统宗谱后序》中写道:“先大夫惜其未镌,旁搜博采,摭事敷华传记,视高州公加核焉。”[2]但曹嗣鸿和曹嗣义因事务繁忙,谱事不成,于是“乃委季弟勉率景行以上绍诸先贤,弟殚毕岁之力”[2]。嗣轩自言:“使吾父尊祖敬宗之心竟成虚幻,宁不悲哉。居恒望伯仲二兄成吾父志,而伯仲二兄薄宦远覉,启□不遑,命予小子轩诠次授之梓。”[2]曹嗣轩,国子生,“编撰《休宁名族志》《曹氏统宗谱》,所著有《玉华编》《尺牍寸玉》《草堂诗余》《古今诗选》”[4]1。
曹诰能修成此谱,客观前提有二:一是曹泾修纂的前禄以及固定期间对家谱的增补。“设弘斋当年不有是禄之传,即今纵有达天之明、穷物之智,亦难以臆揣也。矧能详悉如斯,夫甚矣。”[2]曹泾,初字淳清,后改清甫,号弘斋,官至昌化县主簿,进修职郎权知县事,宋亡不复出仕。曾是马端临的老师。所著有《曹氏家録》《读书记》《服膺禄》《古文选》《过庭禄》《讲义四卷》《课余杂记》《俪稿》五卷、《泣血禄》《诗稿》五卷、《书稿》五卷、《苏氏万年全断》一册、《三场管见文稿》五卷、《三场管见》《韵稿》五卷、《杂作管见》[5]719-720。正是因为有弘斋公等修谱的努力,后辈族人才能详悉先辈事迹,不致瓜瓞蕃衍,漫无可考。
二是相比其他族人,其独特的资料来源。“家录旧刻,国初兵火各族俱遗忘,除曹村手抄外,惟余草市籍景铭公余荫世世珍藏什袭之。”[2]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有关家谱的资料遗失不可寻,只有曹村和草市还遗存了曹氏之前的家谱资料。曹诰所属曹村,能够一观曹氏家录旧刻。正是有此二点原因,才有曹诰修成此谱的客观条件。
“予自髫髪受经,日孜矻制科而已,迨叨末第而丁外艰,读礼之余,得世父高州公所辑谱,再三披玩。祖功宗德之隆与夫亲疏昭穆之别,了然指掌,而详于本支,他派则阙焉未备也。意欲增加修辑,无何内艰作更,斩然衰绖之中,日窀穸是务,弗遑详覈服阙入都门,又鞅掌于王事。弗遑宁居顷承上命,壇祭张元辅太翁便道归里,始获统吾休诸宗谱辑焉。”[2]曹诰对于祖功宗德以及亲疏昭穆了如指掌,对于本宗事迹更是清楚明白。而曹诰一直想要修辑宗谱,但是疲于王事,恰逢张居正父亲去世,曹诰便道归乡,统休宁诸宗,辑休宁统宗谱。
“家谱体例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世系记载到最终出现凡例、谱序、世系、谱传、墓图、谱辨等众多方面,内容也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不断丰富。”[6]73纵观《休宁曹氏统宗世谱》体例,当处于家谱体例变化的前期阶段,没有那么清晰地编修家谱的顺序,但是已经包含后期体例发展的萌芽。
谱称:“甚哉!史不可不读,谱不可不修也。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不读史无以知历古兴亡,不修谱无以辨世次昭穆。”[2]不仅如此,在实际生活中还会有“第环堵而居始未,常不亲亲相及,后凌夷渐以疏也。吉凶庆吊之礼置之蔑如,安问患难相恤?其谓宗谊何惟,是谱牒不修,分叹不明,情斯日隔,弊所从来矣”[2]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编修家谱之时,不免感叹族人间的分崩离析,吉凶庆吊不闻、患难不恤,而这都是谱牒没有及时编修所导致的。但是对比其他宗族,实际上,“新安世族惟曹氏称为全谱有以也”[2]。至少,休宁曹氏的家谱在同时代,是编修比较完整的家谱之一。而在修纂之时,曹氏继承欧苏谱法并有所发展,坚持考证,保留丰富的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独特的编修特点。
唐末之乱以后,世家亡其家谱,谱学不振。“北宋仁宗年间,欧阳修和苏洵利用古代小宗之法开始复兴谱学。小宗宗谱法的客观前提就是小宗世系学以五代为限的世系范围。”[7]250-251《休宁曹氏统宗世谱》在修谱时,则是秉承着“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世系以五世为率,至第六世则又起矣。第于高堂注其某公派〇于其长子之上,余子可以次第推之。惟祁门不同,皆据其本支旧图耳,观者宜辨之”[2]。通过凡例的介绍可以看出,修谱之时,基本上都是根据欧苏谱法中的原则进行修订。但是在实际编纂之时,曹氏各支系遍布徽州,远涉其他地区,仅仅按照欧苏谱法难以满足曹氏统宗谱编修的实际需求,因此又根据实际情况吸纳大宗谱法,将始祖作为确认同一宗族的原则。“大宗谱法的最主要特点,是强调宗族始祖的来源以明血统,表现宗族主干的延续以明世系,不设宗系世代的限制以明永远。”[7]247“曹氏家录续集补,书宗枝图冠其首。自第九代以下,每房为一篇,叙其世次。大凡又次摘□遗事,事为一则,可以一览得之。猝不能尽读前录者据此一图二十篇,诸则亦见大略,若洷本位则以一篇入集外上。”[2]同时结合大宗之法进行编修。“古人立五宗,以为聚族之法,使数十百世合食序属而不乱,亦所以厚俗而善治也。自袒免亲尽而至于途人,而亦途人乎哉。我尚何有于其始也,今天下有族而无宗至于混昭穆、紊嫡庶,亲属未竭而庆吊不相通,冠婚不相告。呜呼!人心之不古,抑宗法制不立也。余读曹氏之族谱三卷,知其世有人焉,盖近乎古之宗矣。”[2]这里的古之宗也就是曹氏修谱之时引用了大宗修谱的原则,保证始祖的同一性。
曹诰修谱时已是万历年间,至休宁始祖尚贤公迁居休宁,长达七百余年,经历宋、元、明三个王朝变迁。在曹诰之前也历经数次纂修,但是并不是盲目地相信前任修谱者遗留下来的宗族信息,而是保留怀疑的态度不断进行考察。对于本宗族来源就进行了反思考订,曹泾对曹氏始祖迁徙时间进行考订,其中《叙曹氏自青州来歙之订》就保留在此《休宁曹氏统宗世谱》中。通过对始祖尚贤公迁歙州休宁的时间以及将家谱时所存世系和时间进行反复分析,进一步确认始祖以及始祖的迁徙时间,这是对世系源流可信度的完善。现摘录部分曹泾对迁徙来源的疑惑以及释疑之处,也对后来者进行警醒思考。
海宁曹氏来自青州,祖袭旧闻,以为自南唐李氏时。以予淙思,未之敢据。当是在黄巢初乱时,而所谓南唐云者,盖唐末也,何以言之。自始祖来海宁传六世为先职方,而职方生子,周广顺元年辛亥则五代之末也。大率一世姑以二十年为约,除始祖不论,又除职方不论,其中世合该八十年,若不及二十岁娶而生子则亦当是五六十年,而五代始末止计五十三年耳,岂有来自南唐时而传世递如是之多乎?按职方墓志言,职方尝学于舒职方雄,而雄之兄弟曰雅,则南唐状元也。南唐据金陵仅三十余年,岂有就三十余年传五世之理?夫亦不可推矣!唐书言黄巢曹州人,而朱温为贼党,共起宛朐间。曹国本颍兖间,为鲁地,而宛朐为齐地,青隶齐者也。当巢贼猖獗时,齐鲁、郓沂、淮南皆震,是必以此时大骇而动。既能历艰跋远,则必三四十岁携妻负子而来,纵止单身亦当二三十岁,然则其在黄巢初乱无疑也![2]
对宗族迁徙来源的存疑之余,还远涉益都进行求证。今江之南北为一家,渡淮抵益均非远。曹诰“吾子孙与族之人以此立志求远谱之有无,而印证所谓仁陟洱水之在何,许以寄追远之思,岂有不遇,未必不如建皼秋亡而遂得之也”[2]。还有对是否是同族的成员进行反复辨疑。凡例中就有同姓异族冒认的事例:“新安自唐末而未,惟吾曹氏以忠孝清宦著,自休而迁各邑他贤者,咸称大族。弥间有同姓异类者,亦门第不□也。嘉靖十二年婺之尚容曹村麟倡作伪谱讹舛殊甚,妄认招讨全晸为祖蛊惑诸曹,凡寒薄之薄,无源之派,多附录焉。如未入统宗也,而祁西浮梁时未深考,亦为所误,彼即汇伪复正矣。嘉靖廿九年名族志可证也。余先大夫每念此,未尝不愤惋也。兹承先志谱世梓成,庶几爝火自熄,鱼目自朽而真伪自明矣。凡我族类甚宜辨之。”[2]查阅隆阜前峰系图,发现:“按前峰有二曹姓,居中门外门下门者为休宁族,世虽清贫而两克册里,实右族也。其里门曹氏虽云同姓,原非共派,向附婺源谱,至今尤为婺源族也,故此笔之,于此相别云。”[2]此是婺源存在冒认的现象,绩溪也存在。“按绩溪七都汪村前又一曹姓,原系太平异族冒姓曹氏,本非同宗族人,甚宜辨别,毋相共也。”[2]由此可见,冒认曹氏本宗并非个别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徽州地区人口对资源的分配紧张,主要以宗族为单位分配社会资源。宗族势力小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宗族的发展,因此不断出现小姓攀附大族以获得自身发展。小姓的攀附会破坏大族本身的纯洁性,因此对于大族而言,必须考证详备,保证宗族内部的纯洁性。
曹嗣轩“敢蹈鱼目混珠,亦惟是率由先大夫旧章以无失伯祖高州公遗意。苑葵必纪其详,兴孝思也;继续必析所自,明本始也;首以诏谕剌劄见纶綍之不可倖次,以叙述记铭见文献之有足征昭穆,则有系图审出处,有事略选举人物,特为表出迁徙先茔另加注明,业称綦备矣”[2]。卷一有谱序14篇,题辞3篇,谱引1篇,谱歌1篇,谱诗1篇,歌行并序1篇。卷二主要是敕赠封文并致仕帖2篇。卷三包括曹氏在各方面的贤达人物介绍。第四卷为《叙曹氏自青来歙之订》《迁徙源流世次》《曹氏坟墓世次歌》,赡茔元约1篇、簿序6篇、《先墓世次》《宋元国初赡茔》、谱后序跋等7篇、辑梓曹氏统宗谱通知帖,各族所输镌金数目,各族给谱请谱字号,给付统宗谱约,给付各枝谱图。第五卷为《统宗谱系小叙》《元二十房目录》《凡例条款》《新编各房目录》《元始图凡二十世皆据史记所载》以及曹氏人物小传,始祖及三宅系图、事略。卷六至卷十五均为各房小引、系图等内容。对于本宗族自始祖至各支系昭穆详明,派系清晰,并且保留的大量人物事迹、谱序传记等等。《休宁曹氏统宗世谱》内保留了大量的宋元谱序,例如曹泾书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的《曹氏家录总集序》、夏溥于泰定乙丑所作的《曹氏家录旧序》、吴暾于泰定乙丑《曹氏族谱旧序》、夏渊泰定乙丑《曹氏家录旧叙》等等,宋元时期完整的家谱已不可考,但是可以通过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旧序窥见一二。而《休宁曹氏统宗世谱》保留的旧序文以及弘斋公为各支系所作事略、撰述,这些都是了解曹氏家族在宋元时期发展的重要资料,对探寻宋元时期的家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谱中还包含了各支系对统宗谱修纂的贡献,宗族对支系请谱的字号记录,对家谱的保存规定,“不准贪厚利而售异类,违者追回家谱,罚白金一觔祭祀公用,不受命者鸣之于官,逐而黜族”[2]。给付各枝谱图中清晰记载了本家谱归属何支系何人家藏。
《休宁曹氏统宗世谱》中除了宋元时期的原有文献之外,还有“类列有世次,有诸色墓志,有表石”[2]以及对各支系迁徙情况的详细说明。
表1 元休宁曹氏各房迁徙情况表
材料来源于《元二十房目录》[2]
此是弘斋公家录中所载今附录以便参考。后又列《新立各族房目录》,通过两次修谱中记录的迁徙记录,有助社会流动迁徙的研究。
表2 明休宁曹氏新立各房情况表
龙泉房 即龙镇墈,自南街而分 万安房 上门自下宅分即岩老上房,古之旧市也 万安房 下门自万安上门分 水南房 自万安上门分系,谱定卫军籍,今为官籍 普定房 即贵州谱定卫系,水南异姓养子,自水南分 寿州房 自城南而分 林塘房 自下宅而分 堨田房 即禾斜,自万安上门分 雷溪房 即草市,自上宅永明房分 居安房 自上宅永明分,今移居下水南 龙源房 即比山,自上宅永明分 溪阳房 自下宅而分,为邑东十五里,旧市之下 岩镇房 即坚老房,自下宅而分,系四川军籍,今为官籍 四川房 自岩镇而分,四川大渡河,军籍,今为官籍 新馆房 自上宅而分 前峰房 自下宅而分,即休宁隆阜 叶酉房 自上宅而分,即伯庸房 岑川房 自叶酉而分 绩溪房 自四代而分 稠墅房 自叶酉而分,贵州普定卫军籍 祁门房 自下宅而分,初迁县市,后迁祁西 浮梁房 自上宅而分,初迁勘养都,后分龙凤源及城居各处 苏州房 自上宅而分,即平江房 湖州房 自上宅而分 南陵房 自下宅而分 池州房 自上宅而分 蕲州房 自上宅而分 宿松房 自上宅而分 建德房 自浮梁而分 樊昌房 自上宅而分
曹氏家族在元时分为上中下宅、二十房。二十房的迁徙各一,但是通过这份迁徙记录可以知道各房迁徙路径。而通过下文中有关各支系世系可以明确看出在何人与其他支系之间的关系在何时迁往何地,如龙泉里即龙镇墈祖为德贵。“按龙镇墈祖为德贵公,洪武初与水南祖德茂公共军。由同戍普定,世与万安水南往来迩,叔侄相呼,世不失序,但本支失记德贵为何人之子、某房之后,故不遽入某派,既昭穆有序,又真的为尚贤公子孙,何可遗也。特为梓入,倘统宗清明、岁时祭祀,幸勿因其贫而遗之。”[2]
科举宦业中记载了大量的本族有关科举出身的人物,其中很多人在礼部或州县担当要职。
矩,自诲之,官至屯田郎,府汝弼,子映,侄暐俱荫,侄晔特科,孙翃特科。
夬,字无忌,官至朝奉郎,子英,曾孙瑨特科。
文,字文中,父晔特科,子檏弟度侄林并荫。
翃,字中,绍兴八年中黄公度榜特科,官至庐州慎县主簿,祖矩正科屯田郎中,父映荫文林郎,伯晔特科承奉郎,暐大中大夫。
熙,字伯醇,父林中散大夫,子至,孙钓、鎔、錀、镇,曾孙溥并荫,子壡曾孙炎并贡。
德遇,名钧,字德遇,官至湖广常德州知州,迁居浮梁。
煜,字孟辉,号浩庵,父璥封文林郎知县,子天相县丞,天德、天文并太学,天祐广使,天俸知县,天祺庠生,孙守达、守顺并学人,守亮例贡,守高州判,守邦、守贞、守浩并廪生,守邦、守约、守儒、守愚、守职并庠生,浮梁人。
天宪,字恒卿,号见斋,父曇教谕封兵部主事,伯煜中宪大夫。
天祐,字有卿,号峝峰,祖璥封文林郎知县,“父煜佥事加赠中宪大夫按察司副使,子守亮例贡守高例贡州判,守亨儒士,孙一元例贡州判王府长史,一诚太学生,一鲲、一陽、一鲤并庠生,一鹏廪生,浮梁人。”[2]
仅进士记载就有26人,跨越三朝,时间长达数百年,其中很多人在各县负责行政事务。
除了进士举人等还有封赠、命妇、恩阴、武功、杂科、太学、庠序、忠臣、孝子、隐逸、文苑、宦业、义善、贞节等内容。在文苑中列举了多位曹氏饱学之士,以及他们的文学成就。曹泾所著有《讲议》四卷、《书稿》《文稿》《韵稿》《俪稿》各五卷,又有《服膺禄》《读书杂记》,作《管见三场》《见古文选》等书藏于家。同时他也是马端临的老师,“端临博学知名,撰《文献通考》,其学实自泾出”[2]。
从《休宁曹氏统宗世谱》中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从宋至明万历年间曹氏家族的发展历程,迁徙情况,以及部分婚姻情况,是研究休宁地区家族以及人口迁徙的重要文献资料。
[1]陈瑞.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及其内容与体例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4):23-27.
[2]曹诰.休宁曹氏统宗世谱[Z].万历壬子(1612)年刻本.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神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曹嗣轩.休宁名族志[M].胡中生,王夔,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07.
[5]戴廷明,程尚宽,等.新安名族志[M].朱万曙,等,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07.
[6]徐彬.徽州家谱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7]钱杭.宗族的世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