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洁曼
摘 要:作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罗拉快跑》给观众的第一视觉感受就是快速、晕眩、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导演汤姆提克威赋予整部电影的基调就是一个“快”字。此部电影大量的运动镜头、摇滚式的音乐以及快速剪辑的风格运用,使影片在表现主题上有了新的意向。本文试图从运动镜头角度,来体验电影不同的镜头带给人感官的刺激,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罗拉一起感受这场与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关键词:视听语言 美学 运动镜头 景别
影片《罗拉快跑》在一开场,我们好像在看一场游戏比赛一样,导演这样安排这是在强调这部电影的游戏性。在这场跟时间赛跑的游戏中,罗拉是主导游戏的玩家,影片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分成三个电影段落,分别展现罗拉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男友所需要的钱,一路狂奔冲破所有障碍,拯救男友曼尼而进行的三次奔跑。
电影中的运动镜头,是镜头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需要演员和镜头的高度配合。在罗拉奔跑的过程中,摄像机一直跟随着罗拉,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会感觉夸张到反正常的人类运动,就是这种奇特的镜头运动形式,会更加表现罗拉当时内心的紧张感。
罗拉第一次开始奔跑,呈现的是罗拉在前边跑,镜头在其后紧跟,一个快速移动镜头切到了罗拉母亲的房间,经过快速前推镜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卡通化了的罗拉急匆匆地跑下来楼梯;进而罗拉跑进了小区,这时镜头移下来,罗拉从远处跑着入画,景别变化从远景、全景、近景再到特写,多景别的变化把罗拉内心的慌张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罗拉奔跑在城市的街道中,镜头分别采用了后跟、侧跟和前跟,景别也在远、全、中、近、特中来回切换,这让观众的视觉聚焦在罗拉身上,不经意间就给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快感;最后罗拉在人群熙攘的大街上跑,在钢筋混凝土的天桥下跑,镜头也从远景变换到侧跟。这种运用景别和镜头的紧密切换和运动变化来展现影片的主题节奏,无疑把观众的心理带入到最佳的观影体验。
罗拉第二次奔跑结尾处,罗拉站在路边亲眼看见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然后镜头转向从高空垂直俯拍,曼尼安静地躺在马路中間。悲痛不已的罗拉从画面下方入画,缓缓走近其男友。这种角色的调度是富有寓意的,当我们看到罗拉从画面下方一步步走到画面中间时,每一步都很沉重,而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无能为力的伤感。这个镜头颇有些命运的味道,高空垂直俯拍镜头使罗拉和曼尼的身影看起来很渺小,曼尼的生命和罗拉的悲痛在整个大环境下显得是多么微小,罗拉经过激烈的和时间赛跑,却难逃命运的抉择。在这个镜头中画面大多数是灰色的马路,垂直俯拍使画面没有深景,然而这种无边无际的灰色开始凝固,这段故事在此暂时告终。这里角色调度的运用,比传统的分解性剪辑更具真实性,如果是用蒙太奇剪辑分割空间的形式,画面传达的信息和意味就削弱很多。
罗拉第三次奔跑结尾处,当罗拉拿着在赌场赢的钱到超市外街道等曼尼,却不见其踪影。最开始是固定机位,俯拍镜头,红色急救车后画面右侧入画,驶到画面左侧之后停住了,罗拉从车上跳下来,急救车开出画面,这时的罗拉独自站在马路中间,四周安静空无一人,充斥画面仍是灰色马路衬托出周围的空旷,罗拉身影弱小孤单,环顾四周呼唤曼尼。镜头慢慢向罗拉推进,她焦急而迷茫无奈的脸,继续呼唤曼尼。随着她转头向四周看,机位转换成和罗拉视线平行,镜头随着罗拉目光扫视四周,最后直到目光定住,镜头也不再运动。镜头调度的运用十分到位,揭示了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镜头的每一动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她的心情,引导我们感受她的情绪,如果是用固定镜头来拍,效果单薄许多。
三场不一样的奔跑使得罗拉在奔跑的过程中碰到过推着小车的妇女、偷自行车的青年和银行的女员工,这代表了不一样的命运波折。影片把次要人物的命运通过快切定格的方式一一呈现,让观众在为罗拉和曼尼的命运捏一把汗的同时,也能观望到其他人物的命运。和以往的影片不同之处,在结尾处,导演没有采用全部封尾镜头,而是给观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去设想罗拉在接下来会不会发生第四次、第五次的奔跑,在奔跑的过程中碰到的妇女、青年和女员工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变化,这是留给观众的一大悬念。
三场奔跑是三种不同命运的展现,也仿佛是三种具有关联又独立存在的故事。 罗拉在三段故事中做出的不同选择映射出在发生同一情况下不一样的结局,当每一场的“游戏”结束后会再从头开始,这种叙事结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奇特的方式不仅仅是导演本身,更会让我们每一位观众对人生命运有了进一步的哲理性考究。
三场奔跑结局都不一样,整部影片以时间元素作为支撑,用三段20分钟给观众带来的是人类的生死往复,我们跟随罗拉一起跑,感受到了与时间紧张又刺激的赛跑,跳脱出电影艺术世界,发出更多现实中关于时间、金钱和爱情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