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社会建设步伐

2019-05-09 13:45任远
丝路视野 2019年31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创新路径

任远

摘 要: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应当更加侧重于“社会建设”,即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从内容上来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有着一定的交叉之处,新形势下应当重视两者之间的必然关联,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步伐。本文简单分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探究了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 民生 关系 创新路径

从宏观角度来看,政治、经济、社会是构成社会大体系的三大主要维度。新形势下,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创新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经济格局逐渐发生了一定变换,且多元化经济模式相互影响,导致现代转型升级受到制约与限制。因此,现阶段应当直面新型经济格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从多个角度出发改善民生水平、加强社会治理,进而推动社会建设步伐。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现阶段应当全面且精准地把控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指导与支撑下突出社会建设的核心地位。第一,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容交叉,即现代社会中收入、就业等问题依然是两者共同关注的领域。第二,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都侧重于公平与效率,在传统理念下多数人认为前者更偏于效率,后者则更偏于公平。但其实不然,新时期效率与公平已经全面贯彻于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当中,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合作公平,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职能变动以及人们可获得更加高效且优质的社会服务。

二、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一)社会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有着直接关联,新形势下其“效率”以及“共享”两大特点愈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一直都是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但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可发现其实现过程中仍存在不对等、不全面的问题,同时经济发展中“成果”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亦日渐凸显,且有一定的尖锐化趋向。全体人民“共享”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社会建设”的提出为其提供了更多发展可能。但现阶段,收入差距、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矛盾问题,部分群众难以切实地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若是未能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些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则必然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新时期应当直面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不断调整并优化现代社会结构,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必然要求

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在吸收先进理念、挑战社会经济市场机构等作用下逐渐实现了“经济奇迹”,同时亦为现代社会公共事业以及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全面保障。由上文分析可知,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双向影响、相互交叉的关系,后者亦是前者的反向推动力。首先,经济建设需要更为公平、透明的社会市场环境,若是未能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则必然会大大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在社会建设下,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问题逐渐消散,有利于形成更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为经济建设“给予”一定推动力。其次,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应当重视消费的内在需求,全面協调其与消费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好社会财富这一“大蛋糕”,以更为切实性、应用性的制度来强化社会建设工作,使各级人民群众都能够获得合理且科学的经济收入,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富民强国。

(三)社会建设与政府职能转换密切关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新阶段,此阶段的首要任务为以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来有效解决其存在的各项矛盾问题。在此过程中,政府则起着调控的作用,并占据着核心指导的地位。相比较来说,社会建设进程中存在公共事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项内容,尽管这些内容的实施与改善可以依托现有的市场机制,但在更大程度上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才能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全面的生活保障。除此以外,新时代背景下国民生产总值已成为经济市场的主要成就,政府职能从“指导”转换成“直接参与”,而强化社会建设对这一职能转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必然会成为新时期政府工作的中心。

三、新时代加快社会建设步伐的创新路径

(一)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让人民群众不断有切切实实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保障。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现代社会弱势群体,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事业、社会福利等,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其中,为精准扶贫提供更多力量支撑。其次,完善当下的惠民机制,有效解决发展性贫困问题,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最后,应重视社会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均等化服务,同时提升社会服务适量以及水平。另外,应关注每一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需求,在人性化服务的作用下使他们可舒缓心情,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达到优化国民总体健康质量的效果。

(二)加强治理,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保障

新时代社会建设进程中,治理主要体现了社会中各项制度的执行与实施效能,可以说是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因此,新形势下应当以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治理体系来提升治理效果,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存在的各项社会风险。从本质上来看,社会建设更为强调社会协同参与,即在三大主要维度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社会协调与公平。相对来说,这三大维度当中的社会力量较为薄弱,现阶段应当从满足多层次需求以及提升治理活力两个角度出发,有效加强社会建设。第一,可将社会力量与公共服务有机整合,如可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以此来确保公共服务项目的适宜性与实效性。第二,打通基层社区治理“循环”渠道,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自治等方式逐渐形成“共享性治理格局”。

(三)发挥组织作用,提升社会建设内在价值

社会组织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其主要职能为合理配置各方资源、提供针对性社会服务、及时弥补市场缺陷等。现阶段,应当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其自身的综合能力难达到标准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内部能力的提升,如基层组织可通过接受专业指导来提升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树立社会形象与信誉,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欢迎。另外,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应当为社会组织提供更多补贴,使其可逐渐发展为社会建设进程中的核心力量,进而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应当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充分理解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并从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保障;加强治理、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保障;发挥组织作用、提升社会建设内在价值等方面做起,不断探索创新发展途径,从而进一步使现代社会走向和谐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涛.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构建——陆学艺先生社会建设思想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4):116—120,148.

[2]李旭辉,朱启贵.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09):107—117,128.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创新路径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