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护理带教模式在ICU中的应用

2019-05-09 01:01高闵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一对一护理带教模式

高闵

【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理论学习迈向实践的第一步,是护理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我院重症监护室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的46名护理实习生及37名符合带教资格的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一对一”模式在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ICU;护理带教;“一对一”模式

【中图分类号】R85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150-01

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护理工作重要性的不断凸显,人们对如何提高护理带教效果也越来越重视。“一对一”带教,即师生班次相同,一位老师全方位对一位实习生实行带教,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1 “一对一”带教模式的优点

1.1 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护生通常要经过在校两年半以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由学校的学生变成了医院的实习生。此时,他们远离了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每天需要接触不同的患者,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培训和学习,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紧张、恐惧的心理。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 这种固定的师生关系能够快速的消除学生恐惧不安心理,有效的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1]。在带教过程中老师与护生真诚沟通,鼓励支持,通过对护生的不断教导,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适应ICU临床护理工作。

1.2 有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护生在ICU临床护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超出自身知识之外的问题。带教老师除了要熟悉实习计划内容外,还得学习最新专业知识,不断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做到“教无止境,学无止境”,随时为护生传道、授业、解惑,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

1.3 有助于培养实习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

采用“一对一”模式,带教老师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了解,从而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这样既可以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有助于提高护生今后单独工作的能力[2]。

1.4 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向实习护士发放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表,向带教老师发放实习生评价表,进行双评机制,及时发现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整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5 合理利用带教资源

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带教,可以根据护生的学历、性格、经历等特点,安排相应的带教老师,这样不仅能让每位护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还有助于科学的利用紧缺的带教资源,使每位带教老师的作用最大化[3]。

2 “一对一”带教模式的缺点

2.1 高水平带教老师缺乏

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因为实习学生多,带教老师相对较少,導致部分资历浅,经验不够丰富,知识面窄的护理人员也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导致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的解答,从而无法让护生得到全面的发展[4]。

2.2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容易对护生造成影响

带教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个别老师在实习生面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通过“一对一”模式长期接触,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这些不良习惯,这不仅极大影响护生责任心和医德的养成,也不利于临床护理过程中护患的沟通交流。

2.3 容易造成情感交流障碍

现在护理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懂得换位思考。有的带教教师性格、脾气不好,容易把不好的工作情绪带到临床工作中,从而影响护生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障碍,导致护理带教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2.4 产生班次变动

因为每个老师的工作习惯、工作模式和带教方式都各不同,经过师生间长时间的磨合和适应后,当带教老师临时请假或者发生工作变动时,该带教老师原来所带实习生更换带教老师或者无专门的带教老师时,极容易出现护生没有归属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从而极大的降低护理带教的教学效果。

3 结论

“一对一”模式是一种优秀的带教模式,但这种模式对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一对一”模式在ICU护理实习带教中进行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注重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

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都会影响实习学生,因此带教老师不仅要专业操作娴熟,技术过硬,工作热情,还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甘愿为患者服务的心,将护士良好的气质凤貌,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不断的传达给学生。

3.2 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

除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由护理部统一安排的岗前培训以外,在实习护生进入ICU临床护理的第一天,科室护士长或者总带教老师需要对实习护生进行一个小型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科室制度、内部环境、物品摆放、排班情况及带教老师的教学特色等。这样不仅能让实习护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也有助于护士长或者总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整体情况(例如学历,性格等)进行把控,从而更加合理的给每位护生安排带教老师。

根据护理实习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带教老师,因人施教,不可盲目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分配。由于实习护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年龄、学历、实习进度、业务水平等都存在差异参差,因此在集体带教工作中可以根据各自实习内容的不同、根据层次、能力的差别,综合考虑性格、个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带教工作,让实习护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护生工作的主动性[4]。

护理带教工作既神圣又伟大,它肩负着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光荣使命,为了不断壮大我们的护理队伍,为了使每位实习护生都成为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的护理人员,我们所有临床护理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护理带教模式,为实习护生创造最优秀的学习实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幼芬,何雅芳.护生早期临床带教初探.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

[2] 苏秋棉.在护理本科生实习中执行护理科研“导师制”带教.护理研究,2003,5(17)

[3] 钟月桂,陈妙霞.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7(6)

[4] 赫青凡,徐艳宁.影响护理带教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06,20(5B)

猜你喜欢
一对一护理带教模式
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路径式教学法的运用及价值评估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