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情况,然而课堂沉默现象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看待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这是值得所有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沉默;教育教学
近些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得更加深刻,英语学习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甚至成为终身学习的内容。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上“总是”发生课堂沉默的现象,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反思。
一、 课堂沉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从狭义上和广义上进行理解。狭义上的课堂沉默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以语言和行动等直观的方式来积极地回应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消极的状态。这种消极的课堂沉默,最直接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氛围,影响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完成效果,间接地也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工作热情。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课堂沉默的另一种形式,即积极的课堂沉默,这是从广义上来论。广义的课堂沉默还应包括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沉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沉默完全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是有利于課堂学习目标的实现的形式与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沉默从影响效果上可以划分为积极的课堂沉默和消极的课堂沉默。从教学实践中观察得知,积极的课堂沉默与消极的课堂沉默在课堂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但是本文重点研究和讨论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消极的课堂沉默。
二、 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因素
课堂沉默发生在课堂之上,离不开课堂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所以分析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因素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 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没有做到足够的耐心,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致于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地位差异大。
传统的课堂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的时间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除此之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会带来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即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要做的仅仅是听老师讲课。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不了主动性,与教师关系的远离也造成了他们在课堂上容易“沉默”。
2. 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表达方式有问题。
学生对我们来说是孩子,但是现在的孩子内心十分的敏感,教师甚至在不经意间就伤了孩子上课积极参与的心。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在小学五年级英语的课堂上,教师询问学生“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坐在角落里的男生脱口而出“Summer!”但是当老师进一步询问他“Why?”的时候,这个男生吞吞吐吐,老师当即让他坐下并告诫他好好听课,想好再回答问题。
在这个真实的案例中,回答问题的男生是非常内向的,平常并不怎么积极发言;而这位教师的行为却严重影响了该同学的自尊心,这种情况就极其容易导致该同学在后期的课堂中采取沉默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能够更加耐心一点,引导学生将问题回答完整,就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欲望,从而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塑造。
3. 课堂氛围沉闷,缺乏鼓励发言的有效机制。
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训练。但是由于小学生对于别国语言的不熟悉,课堂氛围主要由老师塑造。课堂氛围受各方面的影响,老师的个人风格、脾气特点等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非常活泼,所以有些教师出于控制住课堂的考虑会比较严肃,甚至在设置课堂环节的过程中也会有意地减少活动环节。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使学生丧失展示自我的机会,会觉得英语课堂是沉闷的,也就逐渐产生了课堂沉默的现象。
(二) 学生方面
课堂沉默现象主要出现于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上,那么来源于学生方面的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学生性格内向,不勇于展示自己,或者是受到不良习惯和不良风气的影响,懒得说,更多的还是知识掌握不足,不知道怎么配合老师等。
1. 性格内向,不敢表现。
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容易害羞,胆子较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比较低调,存在感较弱。在和一部分内向的学生聊天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有不会的问题会偏向于请教同学而不是教师。在课堂的师生配合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会比较“纠结”:“不举手老师会以为我不会,举手又怕老师提问我。”就是在这种性格心理的影响下,内向的学生身上会发生更多的课堂沉默行为。
2. 学业压力,不想表现。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们非常积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们不如以前那么精力充沛,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也就大大下降。笔者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年龄因素外,还有学业压力。家长和社会对学生成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会认为考试分数的结果比学习的过程重要,而且在压力下,学生对于英语的态度会发生转变:英语从一开始是一门学问,是增长知识的,有趣的,到后来发展成为一门来考试的学科,是为了分数的,枯燥的。这种态度的转变会使他们更加注重自己记住知识,但是不想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3. 知识不足,不懂表现。
这是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小学英语的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而且为了给学生塑造一个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甚至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背不住单词,那么接下来也就无法听懂句子。当老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学生因为单词掌握不好而不敢发言,因为句子听不懂而不知道怎么表现。这就造成了课堂沉默现象。
三、 课堂沉默的解决对策
(一) 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态度
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課模式,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民主新课堂的环境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引导学生,对待学生也要更加耐心。
(二) 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多了解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考查学情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学情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对待方式,例如,内向的学生要更加关注,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尤其还要关注班级里的特殊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用爱来感化学生。
(三) 增强学生的自信,多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是因为知识的不足而不敢积极发言。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将知识掌握牢固,这是解决课堂沉默现象的知识基础;其次,当学生对知识产生畏难心理、不想回答的时候,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且要在其发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
(四)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多花样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更加方便和灵活的授课方式,其中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利的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图片、动画等融入课堂,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向学生们展示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 解决课堂沉默的注意事项
(一) 综合考虑学情,听取学生意见
任何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都是为了学生,所以教师在解决沉默问题的过程中要一直考虑学情,始终为学生考虑。当教师采取一种新的解决对策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但是,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意见应该是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不能只选择几个学生,要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
(二) 加强家校合作,合作教育学生
家长与学校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当教师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近期的动态变化;与家长沟通近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家长帮助教育学生。
五、 小结
消极的课堂沉默现象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与学生都有关系。当教师采取了错误的教学模式或者没有注意自身教学方式时,学生感到教师地位的高高在上,不敢发言就变得很正常;高年级的学生年龄不断增长,个性不断增强,自身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例如学业压力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心情不悦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好,也就缺乏与教师沟通的自信心。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反省自身,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多耐心,多花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要始终考虑学情,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上是笔者对于课堂沉默现象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叶立军,彭金萍.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7):44-46.
[2]叶丽丽.基于课堂沉默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1):67-70.
作者简介:
姜梦竹,吉林省吉林市,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