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纲 殷巍 杨美菊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肝叶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手术疗法,该疗法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会为患者带来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受,甚至可能诱发机体神经内分泌改变,影响患者康复效果。故积极采取有效的镇痛方法减轻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疼痛感受十分重要。阿片类药物为应用于PCIA的经典药物。舒芬太尼是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临床上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历史悠久,但随着用药病例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其对μ受体具有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地佐辛与舒芬太尼二者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同时还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因此,本试验将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肝叶切除术术后镇痛,并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进行比较,评价其镇痛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入我院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62例患者为对象并进行分组镇痛,各31例,男女不限,年龄22~65岁,体重50~82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无明显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等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无麻醉前用药,术前常规禁食8小时以上。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维持液路。麻醉诱导:长托宁1mg,舒芬太尼0.5μg/kg,异丙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行桡动脉穿刺和右颈内静脉穿刺。麻醉维持:静吸复合麻醉,靶控输注异丙酚使血药浓度维持在4μg/ml,并用BIS监测使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辅以吸入七氟醚维持在0.75MAC,根据手术需要单次追加舒芬太尼、维库溴铵。手术结束之前的30min即开始停止使用七氟醚,观察组给予0.3mg/kg地佐辛加舒芬太尼1.5μg/k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的PCIA泵。对照组仅应用舒芬太尼2.0μg/k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的PCIA泵。
记录肝叶切除术术后12h、24h疼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0分:无疼痛感觉,10分:不能忍受的疼痛。镇静Ramsay评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时能听指令;4分: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睡眠状态对强烈刺激有反应,但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数据的处理,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2h、24h时对患者进行Ramsay评分以及VAS评分的评估及比较,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术后12h、24h时Ramsay评分以及VAS评分的比较(±s,分)
表 两组术后12h、24h时Ramsay评分以及VAS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Ramsay评分 VAS评分12h 24h 12h 24h观察组 31 2.68±0.31 2.76±0.16 3.24±0.29 2.84±0.18对照组 31 1.84±0.22 1.75±0.27 4.36±0.32 4.01±0.21
观察组31例中出现1例头晕、1例恶心、1例嗜睡、2例皮肤瘙痒;对照组31例中出现2例头晕、2例恶心、3例嗜睡、2例皮肤瘙痒。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5/31),对照组为29%(9/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肝叶切除术的进步,对术后镇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常用的是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但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1]。舒芬太尼是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是目前静脉镇痛的主要药物。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药,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主要是κ受体激动和μ受体拮抗作用,激动κ受体,产生脊髓镇痛和镇静作用,镇痛作用强;对μ受体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呼吸抑制较单纯μ受体激动药尼芬太尼弱,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不会成比例地增加呼吸抑制,因此对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来说比较安全。
综上所述,将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肝叶切除术后镇痛可得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