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一课三诊”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

2019-05-08 03:16陈佩佩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有效性

陈佩佩

【摘 要】校本教研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为依托,主要阐述了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及“一课三诊”校本教研的模式,进而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关键词】校本教研;一课三诊;有效性

一、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尽管我们的校本教研都在做备课、听课、评课等常规教学工作,但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仍比较欠缺。比如:我们总是强调备课的格式,却没有表扬反思的精彩;我们总是点出展示课中的不足,却没有修正展示课中的缺点。只有很少老师在磨课中给予了少许意见和建议,而大部分老师确实在上课时都是低头玩着手机,最后评课的时候不痛不痒地点评几句。为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索出了“一课三诊”的校本教研模式。

二、“一课三诊”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诊学生,未雨绸缪寻学生学习之所

新课改带给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教材、教师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结合教学现状,如何才能准确“知道学生学习需求”“清楚学生学习起点”“明白学生学习难点”——诊学生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诊学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基于整体把握教材,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学习习惯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教学方式。

文本解读,我们发现了什么?所谓“万事开头难”,在诊学生之前也是,需要老师手里有“一桶水”。因此,在确定讨论之前,大家要事先分成4组,一组是纵向清楚该知识点在人教版教材的分布,一组是横向发现该知识点在不同教材中的设计,最后一组是收集该课的优秀教案,在大体上掌握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

学情分析,学生需要什么?通过前面对该课的纵向和横向文本解读,另有一组老师是以此讨论设计前测,并在确定上课之前,负责前测的收集和反馈,为上课老师了解学生学情提供实际依据,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学什么”“去哪里”。

由此明白学生对于连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其中大部分人已经掌握一种或是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于这种模型在生活中的建立还比较缺乏。因此,我们把目标定为: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建立连乘的数学模型。

2.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渗透“一份”的整体思想,建立连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二)诊课堂,“望闻问切”把有效教学之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上每个人听到的不一样,不同角度听到的也是不一样,为了发展教师各个方面的素质,从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和打磨一堂课,要求教师“望闻问切”分工合作,一起诊课堂,把有效教学之脉。

望——观课堂气色。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言情况反映了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专门有一位老师负责从学生回答的位置情况进行分析,避免出现老师和少数学生“承包”课堂的现象。

闻——听课堂声音。课堂上的声音只有两种,教师和学生,这是一节课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会有两组老师分别记录教师的引导追问和学生的回答。从中让上课老师事后可以更具体了解自己的亮点和不足,做到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

问——询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计是老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展现出来的环节有无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

切——把教学之脉。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上完一堂课之后,我们及时集中评价,先有上课老师说教学意图和感想,再由其他老师结合自己的观察角度,对本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人人都要说,人人有话说。

(三)诊课例,“对症下药”磨教师成长之路

自古就有“好事多磨”,一堂课是,一位教师更是。“一课多教,好课多磨”就是对同一内容进行多人多次教学,從而诊断具有特色的课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通过多次诊断,做到“对症下药”。这个形式主要分成两种形式:

形式一:纵向一课教多次。主要是课上老师不是一次上完,前面的诊断就到此为止了,而是要不断激发教师的潜能,积累经验、锤炼教艺。比如:下图老师对集合的三教,从一教确定基本教案,发现学生集合的动态构成体会不够深刻,到二教,改进教具,突出东西重叠的动态过程,三教改进教师语言,四教基本成型。这是成长的过程,它需要“对症”才可以“下药”。

形式二:横向多人教一课。它是由两位老师或两位以上老师一起同课异构,在实践与研讨中,两位教师不断比较、跟进、互相切磋。比如:有些老师擅长课堂的把握和随机调控,有些教师擅长课堂的引导和追问,有些教师擅长练习的设计和变式……唯有与教师个性、特长相宜相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体现教师鲜明的风格,而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磨课中逐渐沉淀、慢慢学习。

教学是个慢功夫,操之过急只能适得其反。坚持“一课三诊”,既提升了自己,又促进了团队协作,这样的校本教研,才能真正出思想、出好课、出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一课三磨[J].语文教学通讯,2014.05

[2]范凌燕,董承颖.一课多磨——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结合点.漳州市实验小学,2009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