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玲 韦霞
【摘要】本文为考查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采用平衡组对照实验设计,对比实施与否的效果.通过收集笔者所在学院16级与17级计算机类专业共计200名学生的“计算机数学”的期末考试成绩,运用SPSS统计分析中的单样本K-S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交叉表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我们发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否对学生成绩是有显著性影响的.实施案例教学法后,学生期末数学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和最高最低分均有所提升,并且验证了数学成绩与专业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成绩有高度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学习成绩;单样本K-S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交叉表分析;相关分析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结合案例教学提升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6B019).
教学质量是各类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且教师在课堂中仍是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为主,较少涉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对深奥的数学知识望而却步,考试成绩更是不甚理想.
一、案例教学实验的目的
“计算机数学”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并以此为工具,提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1]目前,传统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2]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而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是指基于实际问题背景的、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案例作为内容载体,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归纳提炼,学生最后演绎并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提出新的问题等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3]通过案例教学实验,可以验证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假设和感性认识,检验案例教学对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2]完善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法的运行模式,从而使得数学教学的层次上升到“素质”层面,最终促使计算机专业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
(一)实验变量的设计
基于考试成绩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授课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故本实验主要是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采用平衡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案例教学的实施与否,因变量是“计算机数学”的期末考试成绩.具体做法是:根据“计算机数学”的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优、中、差,而每一层又分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实验考查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否显著.
(二)被试对象
1.对象确定:以笔者所授的2016级、2017级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技术这三个计算机类专业按年级自然分组,其中2016级的学生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2017级的学生为实验班,采用案例教学;两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各为95人和105人,又根据“计算机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优(≥80分)、中(60≤成绩<80)、差(<60分).
2.对象分析:两个年级的整体实力以及男女生人数相当,并且由同一教師任教,使用同一教材,教学时长、内容一样,考试时间、试题难度一致.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
1.单样本K-S检验
欲检验“计算机数学”期末考试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由下表可知:渐近显著性(双尾)Sig.=0.200>0.05(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接受原假设,即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四、小结及建议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否对学生成绩是有显著影响的.实施案例教学法后,学生期末数学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最高、最低分均有所提升,并且验证了数学成绩与专业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成绩有高度的正向相关关系.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专业课的密切联系,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从而带动高校数学教育其他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赵钰.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分析[J].福建电脑,2009(5):183-184.
[2]胡振媛.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黄晓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与数学实验初探[J].科技视界,2014(10):178-179.
[4]张文彤,钟云飞.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