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民
摘 要:在农村的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部分仪器使用起来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制仪器去改进实验教学。文章对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改进,介绍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制仪器;实验改进;经验交流;促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3-0051-3
在我们使用的沪科版、沪粤版物理教材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初中光学实验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但是,我们实验室只有一块普通的玻璃板,和两支相同的蜡烛,蜡烛易变形;实验中一支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点燃的蜡烛烛焰晃动、变短,是实验的不利因素;再者,玻璃板的固定支架不平,使得载物平台与成像平台不在同一平面,蜡烛横截面太宽不利于精确确定像的位置;特别是普通玻璃的厚度,会造成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测量存在误差,都是实验的不利因素;像的虚实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学生感觉比较抽象,不太理解。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下面就实验的改进谈谈自己的处理思路。
1 实验准备材料
(1)转台(需要转移的支架);
(2)像的虚实实验小屋(内含平面镜成虚像、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实验)、电吹风、蜡烛、火机、圆柱体盛水容器;
(3)平面镜成像实验平台(包含围棋盘、不同厚度的普通玻璃、手机屏、不同厚度的镀膜玻璃、工字钉、游标卡尺、圆规、白色塑料板、规格相同的木块等)。
2 实验仪器的制作与改进(如图1)
(1)转台,用一个电脑转椅改制而成。
(2)像的虚实实验小屋:做一个小屋子,在小屋的一条对角线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正前方做一圆形门洞,门洞的左后侧放置蜡烛,小屋后侧放置圆形盛水容器;另一对角线放置一铁条,铁条上放置一凸透镜和光屏,用来模拟投影物体至光屏上;小屋左侧安装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平面镜成像实验平台:把围棋盘放置在转台上作为载物平台,镀膜玻璃(或者手机屏)代替普通玻璃,安置在固定架上(固定架带有可调底脚螺母),用一定形状的物体替代蜡烛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工字钉代替蜡烛给物体定位用于测距离。
3 改进后的教具的用途及优点
(1)转台:可360度旋转,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观察。
(2)像的虚实实验小屋:以魔术的方式(演示吹不灭、浇不灭的蜡烛实验)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清晰地呈现平面镜成像,又可展示小孔成像,也可展示实物投影(即凸透镜成像),通过三种成像可以比较像的虚实。
(3)围棋盘和固定架的底角螺母:固定架的底角螺母调整反射面与平台垂直,以围棋盘的方格为参考面,调节底角螺母使成像平台与载物平台在同一水平面上,围棋盘的方格同时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以及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4)镀膜玻璃:用镀膜玻璃面代替普通玻璃,只出现一个像,能避免双像干扰,有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以围棋盘为载物平台,用不同厚度的普通玻璃、手机屏、镀膜玻璃作为反射面,工字钉给物体精确定位,分别测它们所成的像与物的距离,让验证性实验向研究型实验转变,有助于减少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实验误差,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 实验改进,有效突破难点
4.1 像的虚实实验小屋的使用
判断像的虚实:如图2,悄悄点燃隐藏在像的虚实实验小屋里左侧的蜡烛,通过窗口观察小屋背后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电吹风吹,观察是否能吹灭;再放置一圆形盛水容器,使蜡烛坐落在圆形水槽中,向容器加水,观察能否灭烛,用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转过转台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蜡烛;对比观察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模拟投影所成的像。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像的虚实,为更好地理解实像和虚像奠定基础。实验结束后,如果能结合光路作图,再解说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原理,那么像的虚实也就不言而喻,学生对像的虚实不再感觉抽象了。
4.2 平面镜实验平台的使用
如图3,在转台上放置一围棋盘作为载物平台,在固定架上固定一镀膜玻璃,作为反射面,调整固定架的底角螺母,使镀膜玻璃与围棋盘垂直。
(1)比较像的大小关系:取两个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镀膜玻璃的前后方,调整反射面后方物体移至玻璃板正前方物体所成的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是否重合。改变物体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分三步进行:①如图4,把普通玻璃装在固定架上作为反射面,用工字钉给像与物定位,用游标卡尺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同时测出玻璃的厚度,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换用不同厚度的普通玻璃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如表1。
②用贴膜手机屏为反射面,用工字钉给像与物定位,用游标卡尺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用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换用不同厚度的手机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如表1。
③用镀膜玻璃代替普通玻璃为反射面,用工字钉给像与物定位,用游标卡尺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用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换用不同厚度的镀膜玻璃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如表1。
利用手机屏和镀膜玻璃可结合轴对称作图比较像与物的距离关系,方法如下:
①任意画一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为圆心画圆;
②借助圆的对称性确定反射面的位置,并让反射面坐落在所画圆的直经上,并调节固定架的底角螺母使镜面与围棋盘垂直;
③用工字钉给物与像定位,确定像与物的落点位置;
④分別以像与物的落点为圆心,大于像与物到镜面距离为半径画弧,观察两弧线的交点的位置,如果交点落在镜面所在的直线上,则不难证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⑤同时连接像与物的连线,也可证明线与面的垂直关系。
如图5借用数学轴对称作图法,可避免刻度尺测量带来的误差,但这一方法是否可行有待进一步推敲。
5 实验教学反思与存在的疑问
问题一:用不同厚度的普通玻璃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可以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存在差异,差异与玻璃厚度存在一定的联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只要玻璃有一定厚度,都会存在差异,玻璃厚度越薄,误差越小。然而,现实生活中找到绝对薄的反射面材料是不现实的。因此,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关系,从实验结果来看有点像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这样表达合不合理,不敢轻易下结论。
问题二:贴膜手机屏做反射面,工字钉定位,测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误差小,但像不够清晰,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手机屏贴膜是不是最佳实验材料,给手机屏镀膜后用来实验是不是比较合理。
问题三:用镀膜玻璃做反射面,实验发现反射面不在镀膜层的表面,应该在镀膜层与玻璃的交界面,借助围棋盘或者圆的对称性来确定反射面的位置,不知是否正确,缺乏理论依据。但是用镀膜玻璃测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用轴对称作图来证明是比较合理的,可是普通玻璃存在的差异怎么解析是一难题。
问题四:后续实验发现,分光片作为探究材料是比较理想的,能弥补其他材料的不足,误差小,但是价格高。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验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值得进一步推敲。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彭前程.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栏目编辑 王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