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祎,陈畅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0)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占全世界40%以上[1]。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可将胃癌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等,其中腺癌约占95%[2]。目前,根治性手术仍是早期胃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胃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大部分胃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即使可手术切除,短期也易出现复发。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医学迅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目前缺少针对胃腺癌的分子治疗靶点。因此,探寻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p13.2,编码蛋白由1 1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kD,因其氨基酸链中40%以上序列为脯氨酸、谷氨酸或亮氨酸而得名[3,4]。PELP1又被称为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是一种新发现的甾体受体(SR)共调节分子,被认为是雌激素受体α(ERα)的共调节分子。有研究发现,在ERα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PELP1高表达,其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3~5]。近年相继在卵巢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组织中发现PELP1异常表达[6~10]。但鲜见胃腺癌组织PELP1表达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胃腺癌组织PELP1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胃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且术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2~75岁(≤55岁41例、>55岁39例);血清CEA水平0.14~413.52 μg/L(<5 μg/L 66例,≥5 μg/L 14例);肿瘤最大径0.8~7.5 cm(<5 cm 55例、≥5 cm 5例);组织分化程度:高分化11例,中分化43例,低分化2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5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2例。本研究经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PELP1表达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法。取手术切除的胃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甲醛固定,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5 μm厚连续切片。切片经脱蜡水化、抗原修复、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后,分别加入PELP1多克隆抗体、通用型二抗孵育。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显微镜下观察。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胃腺癌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双盲法由两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PELP1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状。每张切片随机选取3个400倍视野,计数每视野阳性细胞数,计算阳性细胞比例,同时评价染色强度。阳性细胞比例评分:无阳性细胞为0分,阳性细胞比例≤33%为1分;阳性细胞比例>33%~66%为2分,阳性细胞比例>66%为3分。染色强度评分:无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桔黄色为2分,棕黄色为3分。根据阳性细胞比例评分和染色强度评分综合判定PELP1表达。二者乘积≤3为低表达、>3为高表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胃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PELP1表达比较 胃腺癌组织PELP1高表达37例(46.25%)、低表达43例(53.75%),癌旁正常组织PELP1高表达6例(7.50%)、低表达74例(92.50%)。胃腺癌组织PELP1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35.80,P<0.01)。
2.2 胃腺癌组织PEL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见表1。胃腺癌组织PELP1表达与患者血清CEA水平、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
表1 胃腺癌组织PEL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胃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胃腺癌早期行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90%以上。但由于胃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即使勉强可以手术切除,术后也易出现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医学迅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目前缺少针对胃腺癌的分子治疗靶点,可选用的靶向药物有限[2]。因此,探讨胃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十分迫切。
PELP1最初被发现在ER阳性的乳腺上皮细胞中丰度较高,之后被证实是SR下游信号通路转导过程中的一个调节分子[11]。根据细胞类型和配体表达量差异,PELP1既能促进SR下游信号通路转导,又能抑制SR下游信号通路转导。如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较高,PELP1可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转导;而在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较低的HEK293细胞中,PELP1可增强配体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2]。PELP1可与多种SR的转录共激活分子结合,如CREB结合蛋白[13];还可作为“中间人”,让不能直接与SR结合的共调节因子与SR形成复合体,如PELP1可促进雄激素受体和FHL家族蛋白2结合,形成转录复合体,调控下游基因表达[14]。PELP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亦可在细胞质中表达。PELP1在细胞质中表达时,可促进ER与Src激酶结合,而PELP1突变则会破坏ER与Src结合,导致MAPK信号通路紊乱[15]。PELP1在细胞质中过表达会造成MAPK和AKT信号通路非激素依赖性激活[14]。此外,PELP1还可募集具有组蛋白修饰作用的蛋白,使染色质的性质和结构发生改变。如PELP1与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KDM1)或共激活因子相关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ARM1)结合,介导KDM1和CARM1对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的表观遗传学修饰[16,17]。PELP1在信号转导以及表观遗传修饰中的关键作用,赋予它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等,使其成为一个关键的肿瘤相关分子。如:PELP1可通过诱导芳香酶合成,促进雌激素生成,从而促进ER依赖性的乳腺癌细胞增殖[18];PELP1可介导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Ser807和Ser811磷酸化,使后者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19];PELP1可调控p53磷酸化,其缺失会造成p53信号通路失常,导致细胞凋亡功能失常[20];PELP1还可调控miRNA表达,其中不乏与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相关的miRNA,如miR-200、miR-141[21]。另外,PELP1还是一些肿瘤相关miRNA的下游靶基因,如miR-497。有研究报道,二甲双胍可通过上调miR-497,降低PELP1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22]。但目前鲜见胃腺癌组织PELP1表达的报道。
本研究结果发现,胃腺癌组织PELP1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胃腺癌组织PELP1表达与患者血清CEA水平、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提示PELP1高表达可能促进胃腺癌进展。
综上所述,胃腺癌组织PELP1高表达,其表达变化与肿瘤进展有关。PELP1有可能成为胃腺癌的分子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