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雯琰,周冬根,雷 斌
(1.江西卫生职业学院;2.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使卫生事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医护人才是应对挑战的方案之一。《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和主干课程,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支撑作用[1]。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内科护理》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厌学情绪存在。高职学生是高考制度下的失败者,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②知识的整体观念薄弱。教学注重细节,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框架不了解。③职业能力培养不足。受课时限制,教师注重理论和经验的灌输,无法专注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应变等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能将知识点转化为视觉刺激符号、关键词、颜色以及联想,增强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因此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内科护理》中以提高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1对象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15、16、17级,各4个护理班,共726名,干预组364名(15级120名,16级123名,17级121名),对照组362名(15级119名,16级122名,17级121名)。两组护生均为女生,年龄18~21岁(平均20.04岁),均为我院统招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已经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干预组采用在《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教学设计:(1)分析研究对象:对2年级高职护生的学习综合情况、专业基础水平进行调查测评,评估研究对象的可比性以及对思维导图的接受能力。①学习综合情况的测评方式:采用课题组自编的“学习综合情况量表”。②专业基础水平的测评方式:分析研究对象的基础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即解剖、生理、病理、健康评估。(2)设计导图:分析教材、卫生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各纸质和电子教辅资料,选取适当的内容准备进行教学干预,即思维导图。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导图枝干和完整导图,包括:纸质导图或教学课件。(3)实施教学:将各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PBL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融入到思维导图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步骤:教师课前展示导图枝干→护生课前预习→护生分组讨论完善导图→课堂上教师展示讲解完整导图并评价护生的导图→课后护生再次完善自制导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先理论再实践。
1.2.2评价工具笔者以“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2]和“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3]为基础,根据高职护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增删,编制并优化“学习综合情况量表”。该表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职业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共44个条目,每一条目分四个备选答案,为完全符合、大体符合、有一些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4~1分,总分176分,得分越高,护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越高。经本领域护理和教育专家就量表的内容效度与信度进行评价,普遍认为本量表适用于高职护生,效度与信度良好。
1.2.3评价方法(1)主观评价:实施教学前后对“学习综合情况量表”的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每份问卷给予评分,统计出各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2)客观评价: 评价理论成绩和全国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教学实施前分析的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健康评估”四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教学实施后评价的是《内科护理学》的统考成绩。
1.3统计学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导,录入SPSS 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样本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学习综合情况的差异分析表1提示: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研究对象在学习综合情况方面有差异,除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P>0.05)。故认为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干预组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
表1 726名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学习综合情况”比较/分
2.2学习成绩差异分析表2提示,干预前两组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措施对研究对象的成绩提高有积极意义。
表2726名研究对象干预前基础课程成绩、 干预后《内科护理学》成绩比较/分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搏赞提出。思维导图中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分层次的将一些要素(文字、符号、线条、图像等)合理地组织起来,成为一幅具有放射性功能的图形[4]。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中,亦有不少涉及护理教育。国外将思维导图引入护理教育已经20多年,并且不少专家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评判性思维、提高学习成绩等[5-8]。虽然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多位专家进行了尝试,他们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操作教学、妇产科护理学等方面,均得到了肯定的效果[9-11]。
3.1思维导图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人的左脑偏重文字和逻辑思维,右脑偏重图形和形象思维,而右脑的形象思维更容易让人记忆深刻,左脑的逻辑思维决定了人们处理事件的方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和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和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和创造等各方面的潜能。《内科护理学》中有70余种疾病,每一种疾病包括致病原因、发病诱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千余个知识点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用思维导图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且转化为图形,能够取得积极作用。学生在绘制和学习导图的过程中,全面调动左右大脑,自主收集、分析和整理这些知识点,找到其中的前因后果,最后评判性的思考所绘制的导图。这个过程,可以改善学习方法,锻炼临床思维,端正了学习态度,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表1发现思维导图能够改善学习态度和方法)。知识点掌握了,成绩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表2亦证明了这一点。最后,由学生自己绘制成功的导图,有着多彩的图形、流畅的线条、简洁的文字即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又满足了学生成就感,自然能提高学习兴趣,表1的结果亦提示了这一点。
3.2思维导图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思维导图教学实施中应注意:(1)导图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关联性和并留有创新的空间。涵盖的知识点不宜过多,重点难点应集中,可参照疾病发展结合护理程序的形式编排。(2)课前,教师发布导图枝干,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和空间。(3)课后,鼓励学生完善自制导图,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理解梳理,并且举一反三,在其它内容或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3.3思维导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了思维导图对《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导图的制作需要时间。思维导图的绘制有二种方法:手绘导图和软件制作。手绘导图适合小范围的知识点,不易复制;软件制作(MindManager,iMindMap等)对个人素质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反映绘制导图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增加学习负担。(2)教师绘制导图一般采用软件制作,这就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3)使用思维导图授课,需要学生有较高配合度和自学能力。对于一些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不足的学生,收效甚微。(4)有限的课时限制了该教学法不能充分展开。表1提示两组在干预前后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是实施思维导图的次数和课时不足,不足以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习惯和日积月累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兴趣、改善态度、提升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