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川,张 娟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700)
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出现的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血液透析是现阶段临床用来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但主要用来清除尿素氮、血肌酐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对于蛋白结合力高与大、中分子物质的清除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同时患者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还可能造成微炎症状态,引发多种并发症。为了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预后,本研究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采用血液灌流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一)研究对象。
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年龄35~78岁,平均(50.12±3.28)岁,男24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36~77岁,平均(50.09±1.22)岁,男28例,女12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时间为4h,3次/周,连续治疗90d。实验组联合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方式和对照组一样,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选择一次性血管灌流器,并将其与血液透析器串联起来,先进行2次血液灌流治疗,然后进行血液透析,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1次血液灌流治疗,共治疗90d。
(三)观察指标。
采取患者5ml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指标、SCr(血肌酐)、BUN(血尿氮)等肾功能指标以及β2-MG(β2-微球蛋白)、PTH(甲状旁腺激素)血液净化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炎性因子指标。
实验组治疗后hs-CRP、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二)肾功能指标。
实验组治疗后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
(三)血液净化指标。
实验组治疗后β2-MG、PT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主要临床症状为肾脏萎缩、肾实质损害。当慢性肾衰竭进展到终末期时,患者体内会大量堆积代谢产物,水钠潴留,再加上病
表3 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指标对比
程长,会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传统的血液透析难以清除炎症介质、脂溶性毒素以及大分子毒素。研究显示,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利于对体内酸碱平衡状态进行有效维持,实现对炎性因子的有效控制。
本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hs-CRP、IL-6、Scr、BUN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血液灌流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与体内微炎症状态。CRP属于一种急性反应期蛋白,临床通常将其用来衡量感染情况,IL-6能对其进行调节,当机体受到创伤,那么体内hs-CRP水平会明显提高[3]。其次,实验组治疗后β2-MG、PTH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血液灌流利于提高血液净化效果,将血液中的毒素有效清除。PTH为直链多肽,包含48个左右的氨基酸,能有效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当机体内PTH大量聚集,便会形成毒素,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损伤肾小管,降低机体免疫力,最终引发慢性肾衰竭[4]。β2-MG属于一种大分子多肽,主要在人体心血管和上消化道积聚,会将异位钙化、消化道出血风险性明显提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
综上所述,慢性肾衰竭患者联合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与肾功能,将血液净化效果提高,且具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