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大学与西澳大学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5-06 01:10王崎宇沈苏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西澳医学教学方式

高 晗,王崎宇,沈苏南*

(1.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处;2.南京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南京大学—西澳大学医学生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是南京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平台之一,充分贯彻“最好的本科教育在南大”的办学方针,由南京大学和西澳大学合作举办,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国际化平台。该项目已成功运作6年。2018年度首次增加专业课程学习项目。该项目面向大二学生,主要进行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学习。该项目为我们零距离感受西澳大学医学教学提供机会。在此期间,就医学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采访,总结反思如下。

一、医学教学难题及西澳大学的处理方式

1.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八年制精英教育和“5+3”学制的推广,课程课时相应地被压缩,学生每学期接受的知识密度增大。不合适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增加学生课业压力。我国医学教育常见的授课模式有其各自优缺点。

西澳大学采取“大班讲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与自学相结合,以研讨式教学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1]。在课时设置上,教授教学约占1/3,小组自学讨论约占2/3[2];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课三种方式。保证完整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索能力。课堂讲授:通过讲授教学,构建知识框架,突破重难点。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合作讨论、延伸阅读。实验课:用培养科学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通过在低年级开设数据分析课程、规范实验报告等,锻炼撰写论文能力。

2.课程体系不利于知识链接。我国医学课程依照三级学科进行设计,过分强调每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而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和融合性,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知识碎片化、内在逻辑不清晰。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在学生进入实习期开始展现。学生在进行疾病诊断时,不能迅速在大脑中调动与疾病相关的多门课程知识点(见附图)。

附图 以肾病为例模拟知识点调动过程

西澳大学在医学课程设置上打破三级学科界限,以常见疾病为知识单元,多学期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在教学时就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链接。比如病理学与检验医学专业在授课时安排如下:第一学期以常见疾病为单元介绍疾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知识。二、三学期从药物和实验角度再次学习各类常见疾病,多维度扩展知识体系。通过小组讨论及大量文献阅读,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知,鼓励学生关注医学前沿,为后期的临床实践打下牢固基础。

3.如何培养科研能力。大学作为科技及知识创新的主要生产基地,承载为国家培养具备自主探索能力精英人才的重任。在这方面,我院徐力致老师的机能实验课树立了典范。在课程中,通过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由于实验个体的差异性,实验结果会偏离预期。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就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课题。学生可以利用医学院提供的条件,申请切片制作、微生物观察等,撰写科研小论文[3]。这种培养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西澳大学也以注重科研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办学宗旨,推崇“科学研究一定要对病人有利”的观点。

4.生师比偏高。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生师比越来越受学生与家长的关注。西澳大学本科学生与专职教学人员的比例约为11∶1[2],医学院开设的实验课生师比为10∶1~15∶1,而国内普遍比例为30∶1。

二、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启示

西澳大学的医学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但不能照搬照抄,要看到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与澳洲的不同。教育改革要立足于本土化,不能完全推翻,一蹴而就。

1.合理使用教学方式,不能一味追新。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见附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脱离现实环境,一味追新,反而事倍功半。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不是为自身赚取利益。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或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明知现实环境不符合使用新教学方法的条件,仍硬着头皮进行教改,这样只是沽名钓誉。

附表 常见教学方式优缺点对比

2.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课程整合”。长期以来,我国医学课程依照三级学科进行设计,短期之内很难做到高质量课程整合。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知识内化阶段主动进行“课程整合”。教师、院系应配合学生,给予“课程整合”便利:(1)在课程安排上,安排各教研组在同一时期教授同一系统的课程。方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角度感知人体各系统。(2)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结构性思维等方式整理知识。通过教学辅助平台系统,进行作业互评,完成知识内化过程。(3)适当增加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学时,采用互助教学法,要求学生课前分组整理各课程相关知识点,在课堂讲述。(4)利用实习期,指导学生在实际病例中践行相关知识。

3.广泛积极挖掘资源,促进医学教学发展。(1)院系层面资源。建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授课教师交流平台,真正让理论联系实际,跨越知识割裂的鸿沟;将高年级优秀博士和硕士纳入助教范围,增加师生比。(2)校级层面资源。建议学校制定优秀教师激励政策、督促学校升级后勤服务及硬件设备;在教学系统上引入带有医学教育特色的功能。(3)社会层面资源。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科技红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不在局限于某所学校、某个国家,教育已全球化。学生可以通过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得到、喜马拉雅FM等一系列知识服务平台获取知识。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摒弃校门界限,与兄弟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做到“1+1>2”,实现真正意义的“翻转”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弹性学习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制定学习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

猜你喜欢
西澳医学教学方式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尽职调查对于国际工程项目到底有多重要?——结合TF公司西澳铁矿项目分析
西澳土着少年入狱率奇高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