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2019-05-04 13:56奚迪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奚迪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趋势。建设好高校课程思政的平台,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4-0057-03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品德、能力和素养,内化为学生自身精神体系的组成部分,转换为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一 课程思政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是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回应

对于贯彻落实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具有助推作用,丰富和整合了社会主义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核心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课程思政坚持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规律,深刻把握和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于知识、能力、人格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确保高校人才能够在未来各领域成为表率和栋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事业输送人才。

(二)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建构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以深化思政课程体系为原始动力,在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课程形式的同时将专业课程纳入思政教育和价值输送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找到德育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切入点,引入经典案例和社会实践指导,夯实知识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知识达成共振,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政治理念、道德规范引导和激励青年大学生成才成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针对学科和课程特色设计课程教学指南和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共鸣的价值、理念、思想、观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案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显性作用。

(三)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体价值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本质要求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多元思潮和观念交锋,非主流思想和网络舆论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冲击。课程思政是对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有力支撑和补充,既是思政课程理论创新的依据和实践,又能对学生困惑和迷茫的问题做出科学和指向性的回答。各学科教师都应根据课程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输出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和家国情怀,塑造良好的品质道德,切实担当起教育者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

(四)课程思政深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融通交流,避免科学发展中各专业和学科的分化和疏离

重视教书育人目标的整体性,加强各领域间的观念互启、精神互融、学科互构、方法互用,达成规律性与和谐性的共识。充分挖掘不同学科和课程内在蕴藏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和实践的全过程,将培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渗透在教育和实践的各个环节。只有各专业课程教师真正认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深入挖掘每门课程蕴含的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相对应的隐形教育资源,建立良性可持续的共生、共振的互通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共同体的有效运行。

二 课程思政的实践目标

(一)秉承思政寓于课程与课程承载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环境

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思想传播中凝集知识内涵,在知识传授时强调思想引领,实现教育模式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外延拓展。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的主渠道,必须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充分发挥引领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拓展传统教育观念,丰富专业学科体系建设

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深化专业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在深刻把握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启发式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三)建构大学生对于新时代文化内涵的观念体系

当前流行文化和娱乐至上现象背后映射出青年人的文化缺失和价值观断裂。以课程思政整体建构大学生对新时代的认知、期待心理、价值、信仰、态度和行动基调与准则,同时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认同,打下扎实的价值底色,从而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是对全面培养大学生具有综合知识技能、良好身体素质、审美品位和健全人格品质等的统领。

(四)运用正确的价值维度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我国高校内涵发展,夯实人才强国的基础工程。充分认识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的逻辑关联和耦合关系,知识导向需要价值引导作为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传授就是价值引导,价值引导偏离了方向会导致知识传授的缺失,就会导致教书育人整体效果的抵消,最终远离人才培养的本来目标。课程思政正是通过树立和培养大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 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缺乏明确的指标

各专业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围绕具体要求进行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非思政课程,缺乏明确的思政教育要求和具体指标。专业课应从本专业视角出发,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具体社会问题并做出判断的能力。课程教学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介质,其内在的最终目标要求必然要外化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目前的课堂教学多表现为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缺乏知识服务导向性和技术服务目的性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教育。对每个章节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设置分配体现为缺乏甚至缺失教学安排方面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

目前部分高校缺乏考核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量化标准,大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方式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传递正能量,但个人对思政理论学习不足,缺乏系统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碎片化,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不足,方法、能力有限。多数教师将教学局限于专业技术领域,甚至脱离社会实践,自然科学专业课程中部分教师甚至忽略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专业技术的课程教学,导致偏离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初心。尤其是党员教师,应从自身下功夫,多维度提升思政理论水平,在课堂细节上树立教师教书育人形象,例如着装、教学设备使用等。还可以引入我国在专业领域的取得成就,利用新媒体,充分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共鸣和情感代入

(三)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本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融合

现在课堂教学多以照本宣科式的说教进行思政教育,大大影响了思政教育效果。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与时俱进,课堂中的思政教育应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密切相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思想品质的塑造。教师应以意识形态为主导,根据所讲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着力寻找本专业领域恰当的切入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整体育人的价值本源,避免思政理论学习与通识教育、专业传授互不融合及重智育、轻德育现象。

四 建设课程思政平台的对策

(一)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指向,推动专业学习服务社会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本位。价值导向是课程思政的本源旨归。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课程思政要秉持全局意识,深入挖掘各学科和专业知识技能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别是专业伦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塑造,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情感人,以境处人,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培养大学生形成自我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敬畏心、诚信行为、服务意识等。例如,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讲授基础会计这门核心基础课过程中,主要还是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商业伦理、诚信、团队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立足高校所在地区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引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全校各部门通力配合、整合资源,为课程思政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严格把关政治标准、培养方案、教材选择等教学管理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相协同的创新机制,制定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考核办法,科学规范地建设课程思政平台。仔细梳理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考核计划,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灵活运用刚柔并济的教学方法,以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围绕专业知识进行理性讲授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挖掘思政育人资源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做好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就要明晰课程思政基本理论。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是庞大的系統工程,涉猎众多领域和学科,专业划分复杂,而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各具特色。既需要对课程思政的共通理论进行研习,同时更需要对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进行分别研究,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可运用推广的理论体系,解读并解决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培养方案、师生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要阐释明了课程思政理念和观点,让所有授课教师在思想上建立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认同感和共鸣。

(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支部承担着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学院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组织应主动把课程思政平台建设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中去,整合多方资源,优化平台,用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内容,以党建工作引领课程思政平台构建。支部党员应率先承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责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工作机制,承担学院学科发展和服务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结合节假日和国家时事,将主旋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资源联动,构建知行合一、同频共振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搭建学科间的教学合作平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队伍水平

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力军,同时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加强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畅通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相交流的介质,思政课教师开展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用人文关怀看待科技发展和工具运用,同时专业课教师以高效的科学思维方式启发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探索,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在教学实践中,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不等同于课程的思政化,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坚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定位,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学理和伦理。同时重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协同作用,做好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对接工作。既要提升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

(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课程思政建設平台中,以思政课程为中心,以专业课程、选修课或实践活动等映射着思政教育内容的不同方面,继而架构起错落有致的课程思政体系。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应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新媒体如Vlog和公众平台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采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增加师生间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设置影片赏析、案例分析、参观展览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引导性和有效性,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世界和中国当前形势,树立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七)建立评价机制,形成课程思政反馈和优化的良好循环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的根本要义,引入课程思政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进行思考,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的针对性,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手段,规范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尤其要注重过程评价和价值引领评价,而不是只关注结果。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育人的隐性功能,转变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分离现象、将育才和精神育人相结合,扭转思政课程教学的孤岛现象。同时,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课程思政平台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3]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67-70.

[4]沈贵鹏.心理学视域中泛课程思政的特点诠释[J].思想理论教育,2018(09):66-71.

[5]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6]梁纯雪,眭依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63-70+77.

[7]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