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够有效保障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高职“国际结算”课程为例,从高职教育系统工程相关概述及其特点入手,对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工程开发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系统化;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国际结算
作者简介:张文娟,硕士,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吉林 长春130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研究”(编号:JGJX2016C80)和2017年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与实践——以高职国际结算课程为例”(编号:2017ZCY2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39-02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设计、开发、管理、调试以及最后的控制工作中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实现总体效果最优化的目标。系统工程的研制对象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能够利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多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殊应用的有机整体,当然,这个系统虽然十分复杂,但是其本身又从属于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庞大的系统。而系统工程则是对该系统进行组织管理的一种方法。如果没有系统工程对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进行组织管理,单靠传统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系统工程是保证系统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职业教育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如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三个层面上,高等职业教育处于这个系统中层次比较高的位置,是以学生就业导向为教育目标,根据职业工作岗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需要制定课程体系,有效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实用性,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需要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影响力为重点。秉承这样的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工程有更好的发展时机和应用基础。而且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工程开发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工程开发过程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职业性原则、职业属性的专业选择、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原则等。只有严格按照这些原则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工程开发研究工作,才能保证开发的系统工程能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
1. 职业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比较高层次的教育,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一性质决定其必须遵循职业性原则,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普及职业劳动维度的知识,同时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教学工作既有实用性,又有规范性,同时还遵循职业性原则。
2. 职业属性的专业原则。职业属性中的“专业”一词,就是指从一组已有的或者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者就业岗位入手,实地考察在这些岗位上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甚至是工作态度和基本素养等。然后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研究这些知识体系重合交叉的部分,按照学科特点制定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体系。也就是说,“专业”就是按照社会职业的需求制定对口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竞争优势,做到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应用岗位的无缝对接,以达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原则。一个专业的形成,除了考虑社会需求之外,还要考虑设立这个专业所需要的成本和后续招生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一个专业才能成立,而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知识体系,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背景,可以人为地把教学体系分为理、工、农、林等不同性质的专业。虽然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性质,但存在共性,都具有一个普适性的课程结构,即学科知识结构。只有一个专业有符合其发展的学科知识结构存在时,这个专业才有更好的发展。而职业教育面临的职业岗位涉及范围很广,不仅囊括农业、制造业,还包括服务业,这就扩大了职业院校所能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让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具灵活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与实践
“国际结算”是外贸金融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但当前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实现交叉教学的过程都存在一些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与实践,完成“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充分吸纳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并且化为己用,做到学以致用。
1. 实现理论创新。首先,要对“国际结算”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解構、重构的关键是如何在课程体系中提取保质保量的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匹配。教师不能把一些内容简单拼凑,而是要保证所选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解构环节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国际结算”知识体系中哪些内容更重要,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简略讲解等,所以解构环节很重要。而重构环节就是把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用一个知识网络串起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 保证开发模式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对知识性质进行分析,提炼“国际结算”课程所涉及的职业行动领域,让教学更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大纲,对学习情境合理设定,务必对培养目标进行精准定位,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如何实现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等。另外,学校要严格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全程追踪,检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
3. 开发课程体系具有可复制性。“国际结算”课程的系统开发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手段、信息反馈机制等,应该具有在各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中应用的广泛性,而不仅仅局限于一所院校。教学中应将学生获得的职业能力细化归类,形成能力标准架构,除了给出能力的各组成元素之外,各能力元素的具体标准也应该进行量化,这样能力目标更清晰明了,也使学生学习的结果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统计分析。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国际结算”课程系统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反馈和社会评价,发现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职业素养得到全面培养,这说明改革是有效的。下一步的工作是根据前面教学的经验对课程资源等加以改进,使改革方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春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结算”课程改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60-62.
[2] 徐骏,李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19-20.
[3] 蒲霞,傅艳,黄佳莉,王丽华.讲述“实用至上”的故事——国际结算案例小集锦[J].中国外汇,2009,(18):31-33.
责任编辑 秦俊嫄